首页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试卷 > 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0年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0年内蒙古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中考试卷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0年、内蒙古试卷、包头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试卷、初中试卷
如何查看答案以及解析
下载试卷后,用微信扫一扫扫描试卷右上角二维码即可查看【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和视频讲解。
试卷题目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chá)     闭(sè)       食(shàn)    空来风(xuè)
  • B. 静(tián)    持(jīng)    手(duò)      浑身数(xiè)
  • C. (rán)     舟(jí)        笔(yàn)     然若失(chàng)
  • D. 子(méi)    锡(bó)      国(cháng)   无音信(y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派遣    造访    密匝匝       格物致知
  • B. 镌刻    睦邻    三缄其口    言不及意
  • C. 谛造    蔓延    目眩神迷    德艺双馨
  • D. 萦绕    搏弈    循规蹈矩    直抒胸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阅读经典具有一定的难度,你若真正读懂了,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
  • B. 内蒙古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初步了巴丹吉林等五大沙漠的扩展态势。
  • C. 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一样,二者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
  • D. 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翻山渡河,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才到达那个山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近年来我国研制、运行和发射了多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
  • B. 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
  • C. 马头琴的起源传说是把酸奶勺子蒙上牛皮,拉上马尾演奏,被称之为“勺形胡琴”。
  • D. 在体育测试前,老师再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各项动作要领,切忌不要违规和失误。
5.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 B.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 C.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此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呐喊》,文章批驳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
6.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照鉴中国以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胸襟和气魄。惟人民和生命为重,中华儿女无畏而坚韧,谱写了一曲抗疫之歌。有对联赞云:
上联:异域同天,守望相助,抗疫留佳话;下联       
7.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4)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6)《送东阳马生序》中“      ”一句与“同舍生皆被绮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7)王绩《野望》一诗中“            ”两句,抒发了诗人向先贤寻求慰藉的苦闷和怅惘之情。
(8)《答谢中书书》中“            ”两句描写了傍晚时的景象,画面灵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博学而      
 ②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歌者       ①行走在天地之间,广袤的原野从我脚下延伸而去,一直到遥远的天际。我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②记得小时候在放牧的路上,当别人家的牧羊犬拽脱拴它的铁链,狂吠着向我冲来时,我心里充满了恐惧。幸亏阿爸及时赶到,一把拽住正准备落荒逃去的我,我们定定地站立在原地。因为有了阿爸,我心里的恐惧立刻减损下来。那牧羊犬冲到离我们大概十步之遥时停下来,不断地叫着,却没向前靠近。“不要跑,要停下来,必要时要迎上去!”阿爸说。后来,阿爸的这句话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经验。
       ③每次放牧,走上原野,我会在风中低吟某首歌的旋律,后来唱歌成了我消解孤独的一种方法。比如,刚刚下过一场暴雨,一道弯弯的彩虹出现在天边,就唱:。再如,盛夏时灿烂的野花盛开在草地上,便唱:。渐渐地,我发现天地之间,我可以和任何一样东西对话:原野上的花花草草、天上的飞鸟、河流里的小鱼,甚至一块石头。
       ④我发现除了我,在原野上喜欢唱歌的还有百灵鸟,它们对唱歌的热情与执着,比起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这个草原上的小牧童,常常听到它们婉转又悠长的歌唱,随性又自由。
       ⑤小时候,我和堂弟共同喜欢的游戏是在草原上寻找鸟巢。最容易寻得的,是角百灵的鸟巢。它们用干枯牧草搭建的圆形鸟巢,精致得就像人工所为。我们会在鸟巢附近做上记号,然后隔三岔五来探望,等待鸟蛋一天天地孵化。当雏鸟破壳而出后,我们的探望就会频繁起来,俨然是痴心于野外观察的鸟类专家,看着雏鸟的羽毛一点点丰满起来,直到它们的父母带着它们飞离窠巢。
       ⑥百灵鸟的雏鸟在没有长出羽毛之前是不发出声音的。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面前,这有着“草原歌唱家”之誉的精灵,把小小的鸟巢隐藏在广大的辽阔之中,以枯草般的毛色掩护自己,在雏鸟时代选择了噤声,是为让自己有更多活下来的机会,为长大后能够更加自由、更加纵情地歌唱。
       ⑦我曾看过一个视频,画面里是一只已经死了的角百灵雌鸟,当镜头慢慢推近时,出现了一个被它身体遮掩的小小鸟巢,里面还有几只尚未长出羽毛的幼鸟,因为听到了动静,幼鸟像是忽然醒过来一样,个个伸长脖子,把嘴喙高高地升向空中。饥饿的它们等待着父母衔来吃食,却不知道当冰雹来临时,它们的母亲用单薄的身体护住它们,一直到冰雹把自己砸死,也没挪动一下!看着这画面,我的泪水一下子涌出眼眶。普天下的雌鸟啊,普天下的母亲啊!
       ⑧可如今我发现,身边一些人对鸟儿是视而不见的,由此我判断他们对其他事物,比如对野花也是同样态度。久居城市的人们目光内似乎只有路标与方向,忽略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鲜活的生命。
(作者:龙仁青  有改动)(1)结合全文,简述题目“歌者”的含义。
(2)你如何理解第②段画线句所蕴含的人生经验?
(3)第③段中“我”吟唱的歌词很有艺术性,请品析。
(4)请简要分析结尾段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10.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夏津,有片古桑林       ①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一条黄龙滚来滚去,搬沙运土,造就了豫鲁大平原。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
       ②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种桑固沙。桑树最适宜沙地生长,旱涝不避,沙打不埋。其根深可达八米,根幅是树冠的几十倍,任多大一片沙地,多么长的故道,都会让它的根网编扎得密密实实,咆哮的沙龙就再也不可能翻身了。
       ③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鲁缟”之称,经唐宋而达丝帛业的高峰。元代后因引进棉花,丝绸业开始下滑,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食用桑果,到清代、民国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千年以上的两百余株
       ④桑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位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国为年代久远,许多老树都中心开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椹,给你一个惊喜。上千亩的桑园,浓荫蔽日,枝叶折射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椹,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玛瑙点缀其间。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诗中许多采桑的美丽诗句。
       ⑤桑树浑身是宝,而且都与活命教人、抗灾度荒有关。桑树的果实为桑椹,除吃鲜果,还可晒干,当储备粮。上天安排,桑椹的成熟期,正是农历小满前后,麦子待熟,青黄不接,穷人缸底无粮,这时桑椹就成了救命粮。桑树无论多老,只要活着都会结果。那棵一千五百多年的桑王,现每年还产果一千两百斤。现在全县年产桑果近四万吨,简直是又一个门类的粮食。
       ⑥桑树与枣树虽为树木,却同被称为“铁杆庄稼”,其栽培史与其他粮食作物同步。中国的红枣产量占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八,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⑦中国历代王朝都把发展农桑作为立国之本,宋太祖下令凡垦荒植桑者可免田赋。元世祖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栽种桑、枣二十株。明太祖要求农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须栽桑麻木棉半亩。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
       ⑧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夏津的这片古桑林颁发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
(作者:梁衡  有改动)(1)本文开篇写黄河搬运泥沙造地的内容有何用意?
(2)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⑦段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4)给夏津古桑林颁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的原因是什么?
1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谈美感教育       ①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相应。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
       ②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③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这就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国为他们误认为美有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
       ④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
       ⑤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多人嫌生活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
       ⑥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诗经》《礼说》《左传》诸书所记载歌乐舞的盛况,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为证。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
(作者:朱光潜  有改动)(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2)阅读第③段,说说“善”与“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3)第④段引用英国诗人的话有何作用?
(4)请结合生活现象简述本文的现实意义。
12.根据漫画(如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
(2)写一段话解说漫画的创作意图。
要求:不能以“都是手机惹的祸”为标题;解说的字数不少于1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月,高挂空中,亘古不变。月光里映照着历史的兴衰与更迭、抗争与期待,月光里还映照着我们的欢聚与离别、温馨与痛苦……
月下,你有哪些回忆?又有哪些思索?请以“明月来相照”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全部题目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标签
中考试卷 最新试卷 内蒙古试卷 包头市试卷 2020年试卷 初中试卷 九年级试卷 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下载高清试卷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相关最新推荐试卷
2022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2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2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1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2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