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先生老胡①那晚,我冷清的摊前,只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蹲在那儿看书。两个小时了,除了偶尔换下承重的脚跟,他几乎一动不动地翻阅。看过的书一本本地摞起来,颇为壮观。我扫一眼,笑笑。这样的顾客我见得多了,往往摞得越多,买的可能性越小。
②“老板,过来帮我算算多少钱。”老人站起来,腼腆地说。一口浓重的上海郊区口音,若不是对话场景明确,我可能根本听不懂。计算,报价。他听后思量半晌,才疑惑地复述了一下我的话,只不过将我句末的句号改成了问号。我微笑着对他点点头,重新坐下。他掏钱,十二张百元大钞,递给我,依然腼腆着说:“剩下十几块钱就别找了。”我有片刻的恍惚,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③这位老人便是老胡。我与他就这样认识了。
④自此,他不论冬夏,每周一定会来我的摊子上看看,每次至少买一本书。有一次他看了半天,选了一本《西游记》,我记得他已为孙女买过了,便提醒他。他笑着摆手,说:“没关系,再买一本。”我没有卖给他,他就像一个下棋让子太明显的对手,我虽然感激,却不好受,心里却愈加尊重他。
⑤老胡带动了我的生意,慢慢地,我的成交量也上来了。有一天下午,老胡刚从我的摊子上起身,邻摊小罗便殷勤招呼,老胡迟疑半天,还是过去了,买了三堆,七八百元。买好后,悄悄走了。说实话,我有些难过,不仅仅是因为生意,还有遭遇“背叛”的伤心。
⑥真正让我们尽释前嫌的是那场大雨。毫无征兆地灌下来的大雨,迅猛异常。我一个人收拾不及,所有书面临报废。老胡没有离开。他钻进盖布下,收书、摞书;又跑出来,搬砖、压布;再钻进去,头顶盖布,手抓布沿,喊我快将车推进去。那天,其他书摊都损失惨重,而我的摊子损失很小。
⑦老胡依然偶尔会去小罗那边买书,拿过来,坐在我特意为他准备的凳子上,唠唠“书经”。老胡成了淮河北路夜市的一道风景线。常会有书友跟他打招呼:“胡校长,又买书啊,家里放不下了吧?”他便腼腆地笑,说“是放不下了”。“胡老,不能再买了,老伴儿又得跟你吵!”他依然笑着,说“没事没事”。
⑧有一天,书友汪老师目送他离开,叹息道:“一辈子爱买书,爱看书。乡音难改,说话学生听不懂,一肚子学问派不上用场,就调到干部学校当副校长了,专门做研究,也是得其所哉了。”朱老师也叹息:“他的心思都在书里。夫妻感情一般,儿子工作的事儿他也没上心,他儿子现在在一家小饭店做厨师。”我听得心酸。我知道在别人看来,老胡有许多缺点,但他真诚,他坦荡,我希望他幸福。
⑨但天不遂人愿,老胡得了肝癌,我去医院看他,他强撑着要坐起来,局促不安,他不习惯被关注、被呵护。出院后又出来买书、看书,只是行走得更慢了,脚步更虚了。我心里隐隐不安,怕他有事。他看出我的心思,笑着说手术很成功。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连求证都不敢。
⑩霜降之后,风陡然烈了,路旁的法国梧桐开始哗哗地落叶。我连续三天没见老胡的身影,开始坐立不安起来。噩耗还是来了,老胡走了。我去吊唁,心里钝钝地痛,眼前全是他的影子……
⑪再去摆摊的时候,我听见有人笑着跟我说:“小董,老胡走了,你损失大了。”虽然太阳暖洋洋的,我依然觉得冷彻心扉。我让出了那块地儿,不再摆摊。这条路上,老胡再也不会出现了,我又何必守着呢?老胡如果知道这事,他一定会局促不安。他不习惯被突出,不习惯被关注、被过分尊敬,但是他一定会欣慰。他是懂我的,正如我懂他一样。(董改正/文,选自《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