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碧涧一杯淡桑飞月 ①小区门口常有老人来卖菜。萝卜缨子南瓜头,小小青蒜地瓜梗…….是他们从这座城市的( )里种出来的心头好。作为一个新江南人,对于这些菜,我通常只是看看,并不太会吃。不是嫌弃,是不知道怎么吃。
②一天出门时,我终于看到了一种我会吃的菜:香菜。其新鲜肥嫩、青翠欲滴的模样,让我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嗯,回头我要买上一把,配青蒜辣椒油,做成酸辣汁,蘸饺子吃,于是,我决定先去超市买饺子。
③回来后,卖菜的大爷却告诉我,他卖的不是香菜,是芹菜。顿时,以资深主妇自居的我有点儿蒙:怎么会是芹菜呢?我( )菜场那么多年,也没见过这么细小孱弱的芹菜,唉,这大爷也真是,把芹菜种成这副模样还敢拿出来卖。“这可怎么吃啊?”我们家吃芹菜,通常只吃茎,可眼前这茎,细成头发丝一般。
④“做汤呀,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大爷漫不经心地吟道,我却大吃一惊。都说卖菜的大爷大妈不可小觑,这下我算见识到了。与此同时也明白了这芹菜为啥这么细,大爷种的哪里是菜,分明是情怀,是诗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⑤“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这是南宋词人高观国的句子。众所周知,春天的韭菜鲜香无比,是上等菜肴。但是,如若有一杯碧涧类的话,那春夜雨露浸润过的嫩韭,也就没人稀罕了。高观国还说,“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他还想把这美味献给君王呢,由此可见,这碧涧羹是多么美味。
⑥碧涧羹究竟是道什么羹呢?其实,它就是芹菜羹。
⑦南宋词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专门讲过这道菜的做法。获芹取根,赤芹取叶与茎。二三月里,做羹时采来,洗净,开水焯一下取出,用醋、芝麻、盐,与茴香一起浸渍,可用来做酸菜,也可用来做羹。羹味清爽馨香,一口下去,让人感觉像来到了碧绿的山涧,所以称它为碧涧羹。
⑧碧涧羹一词,最早来自杜甫。
他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中写道:“鲜鲤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直接给水芹羹打了个好广告。从此,诗人们写诗,也干脆用碧涧羹来称呼芹菜羹了。除高观国外,明朝诗人高启也曾写道:“饭煮忆青泥,案炊思碧涧。”
⑨如今,芹菜是一种常见蔬菜,似乎没什么特别,如若非要找出,点儿特别的话,那就是有人觉得它味怪而不愿意吃,壁如我家小朋友。但在古代,它却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食材。《吕氏春秋》中说:“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意思是,云梦那个地方出产的芹菜,是蔬菜中的美味。这不禁令人想起了那句老话:多食滋味少,少食滋味好。
⑩看在大爷吟诗的份儿上,这天,我从他那里买了一把青芹。回家后,洗净切碎,焯水做羹。手头没有茴香和芝麻,那就打个蛋花。出锅后,我用白瓷小碗分盛了,郑重地请大家品尝:“古籍中流传下来的千年美食:碧涧羹。”女儿听罢,拿起调羹舀了一勺:“啊,真好喝。”然后就单喝那羹,很快,半碗下肚。“用什么做的,这么好喝?”“芹菜。”我说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些忐忑,因为这是女儿从来不吃的蔬菜,以为她会( )。结果没有,她像没听到一样,还在盛。“我也想把菜吃出诗的味道来。”她说。我听后笑了:“那你要多读书呀。”
⑪文人靠文气养心,家常便饭通常也能吃出山河之味,仿佛他们的锅底藏着诗。身为现代人的我们,物质更富足了,但吃饭也只是吃饭,有时还会吃个浮华。说到这儿,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什么时候,我也能把芹菜樊吃成碧润涧羹,把俗世生活过成诗呢?(选自《读者》2022年2期,有改动)(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空隙 驰骋 反对 B.空隙 奔走 反感 C.缝隙 驰驶 反感 D.缝隙 奔走 反对
(2)依据文意,将表格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情节 | 印象 | “我”的心理反应 |
出门时初遇芹菜 | 鲜嫩青翠 | ① |
回来后准备购买 | ② | 嗔怪 |
③ | 清爽馨香 | 郑重 |
(3)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做汤呀。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大爷
漫不经心地吟道,我却大吃一惊、都说卖菜的大爷大妈不可小觑,这下我算见识到了。
(4)引用诗句典籍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请以第⑧段画线句为例,具体分析此处引用诗句的作用。
(5)下面两句话都写到了“诗”,请分析“诗”的内涵有何不同。如何将俗世生活过成诗?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两点感受。
①看在大爷吟诗的份儿上,这天,我从他那里买了一把青芹。
②文人靠文气养心,家常便饭通常也能吃出山河之味,仿佛他们的锅底藏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