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4月16日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多个角度呈现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数字阅读产业的现状、特点以及趋势。
《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增长率达21.8%;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增长率5.5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与此同时,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同比去年减少2.6本。
2020年用户平均单次电子阅读时长为79.3分钟,有声阅读时长为62.8分钟,17﹣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儿童也成为阅读的重要用户,儿童数字阅读付费用户规模增速56.5%,日均数字阅读时长29分钟,每晚20﹣22点是儿童数字阅读的高峰。
(摘自人民网)材料二:
2021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与数字化阅读相关的图表如下:
(摘自“传媒”微信公众号)材料三: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借助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等电子终端工具,以及各种数据库、在线教育、电子书包等新兴数字出版平台浏览信息和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于是,一些人士对于“碎片化阅读”忧虑之甚,认为读者在相对较短的空闲时间内进行的所谓“阅读”,以及浏览微博、短信等零碎的、片段化的内容,“不易形成系统的、深度的知识体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趋势是数字化时代人们阅读方式变迁的必然结果。
其实,碎片化阅读的语境,是相对于长达千余年的纸本阅读方式而言的。当前,有些人对文字内容缺乏整体性阅读及系统性理解,阅读注意力不够集中,乃至难以进入深度思考、有所创新的佳境。针对上述现象,笔者曾提出“左书右网,前语后文”及“开卷读书,启屏求知”等阅读方法论建议:“网络的普及,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书的出现,拓宽了书的范围,丰富了书的形式,让每一个热爱文字和书籍的人,更多了一种选择。阅读的本质,在于阅读内容,不管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都是对内容的阅读。”全民阅读推广名师之一、知名出版家、作家聂震宁先生也提出,“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不妨利用碎片时间在手机上、电子阅读器上,读一些自己喜欢读的东西,同时,一定要挤出空闲时间读些纸书”。他认为,一个成熟的“阅读社会”,应该“善待一切阅读方式,坚守人类阅读认知规律,推动传统阅读与新兴阅读(方式)的融合”,让人们愿意将“读文读图”“看屏看书”视为现代化的“快乐生活”方式之一,以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
(摘自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