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阅读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一:
近来,路边摊的回归,给初夏的夜晚增添了许多烟火气。许多地区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夜经济品牌。从零散的“小打小闹”,到对夜晚的利用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夜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品牌化时代。
如何叫响一座城市的夜经济品牌,我认为,需要给其中注入以下几种基因。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因此,不同的夜经济品牌,也当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游客,都希望能在闲暇之余的夜晚找到属于一个城市特有的味道。
如何塑造夜经济品牌?其实不必舍近求远。系统梳理当地的文化渊源,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将这些内容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多样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夜经济品牌便既有了特色,又有了温度。无论是“姑苏八点半”还是“夜泉城”。仅是名字本身便能让人思绪飞到苏州,来到济南。
一旦定下了夜经济品牌的方向,就会进入到第二阶段,也就是如何让这一品牌为更多的人所知晓、所认同。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夜经济品牌的影响力拓展中,互联网思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和工具,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精准定位自己的目标受众,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时节设置不同的节会活动,让夜经济品牌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做了一些亮化工程,但不得不说,单纯的夜景,并不能算是夜经济,更不足以成为好的夜经济品牌。
当前,还有一些地区的夜经济主要以餐饮消费为主,不可否认,餐饮行业是夜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要塑造成为一个城市的品牌,还需添把柴,加把火。一个好的夜经济品牌,应该是集餐饮、体育、娱乐、休闲、旅游、健身等为一体的品牌综合体。
以上几种基因,其实正是这种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来源“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落一子而全局活。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地摊经济之所以能成为近段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带来的烟火气唤起了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其实,地摊与城市并非水火不容。有关部门如果能少一些管理“洁癖”,别一见地摊就皱眉、拒斥,很多老百姓是欢迎和支持的。
但是,热话题也需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心会不会阻碍交通?商品质量如何得到保证?食品和环境卫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担心绝非多余。
过去,一些城市的监管者过于苛刻,对摊贩缺乏起码的包容。而现在,一些地方又过于宽松,缺乏基本的治理。从一些媒体披露的场景看,有些地摊存在脏乱差等问题,满目狼藉确实令人不敢恭维。热度不减的地摊经济,会不会被紧急叫停?如何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
“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同样的逻辑,对地摊经济也是一样。应奉行这一治理思路,放开不是放手,也不是放松,而是讲究“有序”二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比如有的划定固定摊位,有的提出摆摊应有时段限制,还有的要求经营食品加工的必须办理健康证……这些要求都不过分,属于依法监管,合理监管,也是对广大消费者的权益负责。事实上,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并不矛盾,在柔性执法中审慎包容,在审慎包容中柔性执法,探索治理效能最大化,就能实现多赢。
“抓紧出台和落实各项刺激消费的措施,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放管得当,就能激活一池春水,就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就能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快恢复热度。(来源《人民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