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试卷 > 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山东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山东聊城市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山东聊城市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山东试卷、聊城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模拟试卷、初中试卷
如何查看答案以及解析
下载试卷后,用微信扫一扫扫描试卷右上角二维码即可查看【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和视频讲解。
试卷题目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达河悠悠,流淌过程中浸润并yùn yù      了沿岸的城市。江北水城聊城就是国运河而兴的一座城市。物换星移,cāng hǎi sāng tián            。如今,河岸边星星点点的灯光,仍在昭示着大运河曾经的繁华。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为民族命运“呐喊”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一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 B. 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 C. 读古代典籍,获人生智慧。无论是春秋时期的《论语》、战国时期的《礼记》,还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都能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启发。
  • D.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变色龙》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的一篇批判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3.名著阅读。
作品名称 名著片段 
《傅雷家书》 ①五月二日来信使我很难受。好孩子,不用焦心,我决不会怨你的,要说你不配做我的儿子,那我更不配作你父亲了,只要我能帮助你一些,我就得了最大的酬报。我真是要拿我所有的知识、经验、心血,尽量给你作养料,只要你把我每封信多看几遍,好好的思索几回,竭力吸收,“身体力行”的实践,我就快乐得难以形容了。 
《②___》 王冕一路风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径来到山东济南府地方。这山东虽是近北省分,这会城却也人物富庶,房含稠密。王冕到了此处,盘费用尽了,只得租个小庵门面屋,卖卜测字,也画两张没骨的花卉贴在那里,卖与过往的人。每日问卜卖画,倒也挤个不开。 
《简•爱》 ③我经历着一次煎熬。一双铁铸火燎的手,紧紧抓住了我的的命脉。一个可怕的时刻,充满着搏击、黑暗和燃烧!人世间再也没有人能期望像我这样被爱了。也没有人像我这样拜倒在爱我的人的脚下,我必须抛开爱情和偶像。一个凄凉的字眼就表达了我不可忍受的责任——“走!” 
4.按要求填空。
①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⑥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⑧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把潼关险峻壮美的景色和诗人起伏难抑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⑨《礼记•虽有嘉肴》中的“                                ”写出了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缺乏。
⑩祖国的壮美山河处处留下了文人墨客的名篇佳句。随杜甫登上泰山,我们能感受到“            ,一览众山小”的气势;穿越三峡,不觉吟诵起郦道元的“素湍绿潭,            ”;追随岑参来到塞外,一起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            ”美景。
⑪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浮苴:水中浮草。②薄:撞击。③盍:何不。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曹业
①风筝在南方被称为“鹞子”,在北方被称为“纸鸢”。“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因古人崇拜鸟类而发明了风筝,也有人说是因为自然现象的启示使得人类发明了风筝。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它都来源于民间生活。由此可见,中国风筝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劳动人民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民间艺术来源于民族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筝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它的发展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岁时节令民俗,民间信仰民俗和民间神话民俗等方面。
③风筝有它独特的季节性适宜春秋两季,因而岁时节令是风筝艺术最显著的民俗文化。清明节和重阳节就成了与风等关系最密切的时节。从唐代开始,寒食节和清明节二者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节日,它既有祭扫新坟生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唐代诗人罗隐在《寒食日早出城东》中描写了他寒食日拂晓出城春游时的所见所感:“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在清明时节放风等已经和扫墓、踏青、禁火、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活动一样成为一种风俗。
④和清明节相比,重阳节本身就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古时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为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如登高远眺、出游赏景、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遍插茱萸等,而关于重阳节放风筝习俗的记载出现得晚些,在清代的《广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记载:“登高岭在县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
⑤风筝作为飞行器物被发明之后,它能够飞上天空的实际效果符合早已存在的人神沟通的巫术观念的需要。风筝自然而然地与民间迷信思想相结合,它作为人们向天倾诉情感、表达愿望的工具,反映着民间信仰观念。王建吾、金铁盒在《风筝谱》中得出结论:尽管各地在放风筝的具体仪式上有所差别,但风筝艺术的信仰习俗不外乎就是“敬之如神”和“嫉之如仇”两个方面。“敬之如神”是指人们认为风筝可以带来福气,风筝顺利放飞而不断线就是吉兆。“嫉之如仇”是指把风筝看作不祥的东西,放风筝就是“放晦气”“放灾”或者是“放病根”。人们把自己的苦恼和灾难都写在风筝上,放飞风筝后把风筝线剪断让它自行飘走,代表把不好的东西放走。
风筝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风筝图案的一个重要题材,如鲤鱼跳龙门、哪吒闹海、牛郎织女、麻姑献寿、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这些风筝图案有的取材于民间祖灵信仰中的神灵,有的取材于与祖灵信仰有联系的神话,还有的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这些图案无一不和信仰民俗有关。风筝与神话结缘并非偶然。二者有某些共同特质,从某种程度上说,风筝和神话都融合了天与地。神话故事使风筝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它在增加风筝文化底蕴的同时,还使风筝艺术蒙上了一层奇幻色彩,一只只风筝也仿佛在用舞动的身躯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神话故事。(有删改)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笛声箫音①每年我至少回乡一次,每次回乡我至少在丈母娘家住上一天,每住上一天我至少去家里竹林一趟。踩着铺满竹叶松软的土地漫步林间,清风徐来,绿得发青的老竹子、翠得欲流的新竹子、竹枝、竹叶勾肩搭背交头接耳,我就欣赏到久违的笛声箫音。时而高亢嘹亮,宛如万马奔腾;时而婉转悠扬,好似溪流欢唱;时而如泣如诉,犹如屋檐滴水,断断续续。一曲终不了,连绵不绝,仿佛一江春水滔滔。
②我出身在鱼米水乡,乡村里多的是杂树野草野花,很少有人家种竹子。小的时候,钓鱼没有鱼竿,想方设法地从竹制的大扫帚上抽一根最长的竹枝做钓竿,人跟竿差不多高。有一天黄昏钓到一条叫鲢胡子的大鱼,死啦硬拽拖上岸。我就央求父亲去村里唯一种竹子的王爷爷家讨要一根竹子做钓竿。尽管王爷爷舍不得砍他哪一丛竹子,还是痛快地选了一棵又高又直的竹子砍了,还对父亲说:“你家小孩懂事,别家小孩不来要,就来偷。偷就偷呗,老的嫩的分不清,乱砍一通,这么一丛竹子,糟蹋了,长不好!”有了称心的钓竿,可怜了被我钓着的小鱼儿。在我的猛烈挥动鱼竿的当儿,鱼儿从水底直接摔到岸上,来不及挣扎就昏死过去,幸运的被挂到岸边的树枝上活蹦乱跳,偶尔有跳脱钩的,在我抓捕不及的时候入水,九死一生地逃命去了。那时,我对竹的认识就是一根钓竿,就是钓竿甩出的“呜﹣﹣”声中的欢喜快乐。
③我开始挣钱的时候,挑一条竹扁担,四十个竹篾编的黄鳝笼,在家门口的沟沟渠渠、水田鱼塘作业。渐渐地,人们看到有利可图,干的人多了,大家成群结队地四野八乡的跑着作业。邻队有有个木匠师傅手艺有口碑,可他不愿做手艺,愿跟我搭档,他说,做一天钱少还欠账,着实跟着我捞了一把“现金现钞”。真不愧是手艺人,黄鳝笼的修修补补自然他拿手,绝的是一根竹子他用柴刀开过口就能掰出宽窄一致的竹条来,一根竹条他用柴刀开过口就能剥出青、黄篾来,按需剥,要厚剥厚要薄剥薄,那竹子就是他的绕指柔啊!他做的倒刺口粗细均匀韧性十足,连穿蚯蚓的竹签也粗细一致光滑无比。那时,我对竹的理解就是黄鳝笼,就是能给我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④儿子刚出生的时候,他外婆就送我早准备好的请老篾匠师傅编织的烘晒尿布的竹箩。像个没有提手的圆竹篮,较之竹篮没有深度,也没有竹篮编织的细致精密,有点粗枝大叶了。镂空的编织透气透风透清爽,无论是雨天放在火桶里烘还是晴天摆在太阳下晒,尿布都干得快。烘干晒干的尿布胡乱得放在竹箩里,摆在儿子的床头,伸手可取。儿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给他买了一个小竹碗,小碗上雕刻着三个大字——九华山。我们一不留神,他一不小心就连菜带饭翻到地上,他笑了,奶声奶气地喊:“碗碗没碎。”那时,我对竹有了感情,小竹箩盛满如春风般的爱,小小竹碗倒扣着孩子的世界。
⑤两年前,妻心血来潮换了家常用的竹筷子,改用银光闪闪的不锈钢筷子。不因夹菜的滑溜、碰碗的当当声我嫌弃,我实在难以适应生活中无竹。生活中很多关于竹子的似乎都廉价了,用不上了。可是我心中有多少不舍。因为我知道沙发没有竹椅的清凉,席梦思没有竹榻能让人更有一副好身板。在我的数次抵制下,妻换回了竹筷,她说:“还是竹筷实在。”那时,不知不觉我对竹也有了偏爱。
⑥是啊!竹没有树的高大伟岸,也没有花的千娇百媚,还没有果实又香又甜。可我却偏爱,偏爱它挺拔清秀,偏爱它经春雨、夏日、秋霜、冬雪四季不改色﹣﹣苍翠浓绿,管它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竹不能像树,孤单一棵还玉树临风。竹总是成丛成簇成片成林成海地生长。我喜欢它的生长,在土里在地下悄无声息盘旋蜿蜒一节一节地曲折孕育新生,新生的竹笋破土而出一节一节拔节向上,毫不含糊清脆嘎巴笔直向上——天天向上,管它风吹雨打,艳阳高照!
在城里,我也时常听到悦耳动听的笛声箭音,但总不比身临故乡投身竹林听到的情深意切,也许受王维的影响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谁的人生不是斩荆前行,谁的人生不是栉风沐雨,你跌倒的时候,懊恼的时候,品尝眼泪的时候,都请你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
请以“坚持,竟如此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抒情或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查看全部题目
【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标签
中考模拟试卷 最新试卷 山东试卷 聊城市试卷 2021年试卷 初中试卷 九年级试卷 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下载高清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