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试卷 > 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山东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山东潍坊市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山东潍坊市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山东试卷、潍坊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上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如何查看答案以及解析
下载试卷后,用微信扫一扫扫描试卷右上角二维码即可查看【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和视频讲解。
试卷题目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在庆祝新中国72华诞的重要时刻,电影《长津湖》上映可谓______(恰逢/巧逢)其时、意义重大。71年前,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百业待举,心无旁鹜的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而努カエ作,全力医治长期战争造成的,没有亵渎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恢复的国民经济,重建美好家园。但是,美国政府从______(维持/维护)其全球霸权出发,武装_______(干预/干涉)朝鲜内战并派其的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给我国东北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展现了人民军队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可以志愿军英烈的是,新中国成立72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因为/不但)一改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命运,_________(所以/而且)走上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电影《长津湖》,值得庆贺。我们相信,新时代的我们不会,一定会孕育更多像《长津湖》这样写正史、颂正义、扬正气的优秀作品。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伤(chuàng) 殷切 毅然决然
B.亵凄(xiè) 凋蔽 自惭形秽
C.豢养 炽烈 百废待(xīng)
D.诠释 告慰 运而生(yīng)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的        
A.恰逢 维护 干预 因为……所以 B.巧逢 维持 干预 不但……而且
C.恰逢 维护 干涉 不但……而且 D.巧逢 维护 干涉 因为……所以
(3)下列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无旁骛的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力医治长期战争造成的创伤。”句中“全力”是动词。
B.“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C.“心无旁骛”和“文明蒙尘”都是主谓短语。
D.“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句子的主语是“国家安全”,谓语是“受到”。
(4)有网友观看电影《长津湖》后,特写一副对联抒怀,下联为“忠魂擎赤帜,应从铭记振长歌”,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用作上联       
A.薄衣彰困苦,惨烈鏖战克悬殊
B.捐躯有英雄,一曲壮歌铭赤史
C.报国忘生死,满腔碧血化冰魂
D.碧血染冰湖,终经拼杀赢正义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创们选取《新青年》杂志作为叙事切入点,借其串联起1915年到1921年的历史,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
  • B.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 C. 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
  • D.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手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使用手机。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4.诗文名句填空。
(1)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3)      ,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6)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8)《湖心亭看雪》中用白描手法描写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阅读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黎明的通知(节选)
请叫醒每个人 连那些病者与产妇
连那些衰老的人们
呻吟在床上的人们
连那些因正义而战争的负伤者和那些因家乡沦亡而流离的难民
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
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
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
工人,技师以及画家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掺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还有一点看来也是肯定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象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カ因素。而且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它所释放出来的分解代谢的能量将是无法抗拒的,必然会把目前奴役东方世界的帝国主义的最后野蛮暴政投入历史的深渊。
(1)《黎明的通知》选自        (作者)的《      》。
(2)【甲】文和【乙】文表达了一个相近的主题,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
6.综合性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汉服是具有比较鲜明汉文化特色的服装,峨冠博带,广袖长袍。当下“汉服热”升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尤其是热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人身着汉服出行。有人因汉服外观好看而对其着迷,也有人热衷于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认为穿汉服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要求恢复汉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穿汉服。
【材料二】某全国人大代表:“我去欧洲访问,但凡接见我的官员都说我穿的汉服好看,如果我们都带头穿汉服,民族自豪感就出来了。汉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文化自信不妨从身着汉服做起。老百姓喜欢穿汉服了,文化自信就体现出来了。”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几年陆续有人来定做汉服。喜欢灵便的就选丝绸全棉的料子,喜欢挺括的就选麻料。当前,我们正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中国梦。汉服浓缩了民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传。”某大学生:“汉服宽大飘逸、流畅脱俗,它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是一定要保护的。汉服中蕴含着的服饰美学对当代服装设计依然有借鉴意义。”
(1)阅读【材料一】,你认为有必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恢复汉服吗?
(2)阅读【材料二】,请简要概括提倡汉服的意义。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泊秦淮》中“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从正面描写周瑜借助东风助力,一举赢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D.“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苏轼《超然合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游人而禽鸟乐也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③余自钱塘移胶西       
④瀹脱粟食之       
(2)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②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4)两文以“乐”为主线,【甲】文表现了欧阳修       的政治理想,【乙】文表现了苏轼       的人生态度。(用四字短语填空)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__________。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翼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解、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锄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国、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第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カ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5日,有删改)
(1)在本文第①段横线处填写一句诗文,你认为不合适的一项是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篱松劲退千寻。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生活体验,写出一件你“咬牙”的生活体验。(100字左右)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父亲作为乡村裁缝,有“才”亦有“德”。请概括其“有才”的具体表现。
      ;②父亲做得一手漂亮盘扣;③      ④父亲裁剪布料自如娴熟。
(2)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出衣裳的是针线”,从父亲说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位传统手工裁缝对自己职业的導重,表现了父亲朴质的品性。
B.父亲手艺有绝活,做得一手漂亮盘扣;但“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这样写既表现了父亲技艺精湛,也表现了他思想保守的一面。
C.文中父亲年少便拜师学艺,饱尝生活的艰辛,“师带徒”这种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父亲最终得益于师父的严格要求。
D.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裁缝生活不易,但父亲不贪他人之物,朴实厚道,手艺精湛,这是他深受乡人敬重的主要原因。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易卜生说:“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相信你有过把自己铸造成器的种种努力,一定也见过同样专心致志铸造自己的同道。回顾过往,你一定有不少联想与思考。
       请以“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全部题目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标签
期中试卷 最新试卷 山东试卷 潍坊市试卷 2021年试卷 初中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试卷 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载高清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相关最新推荐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六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内江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安徽省黄山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