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祈求林敬钧 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迹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②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的猛然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③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我第一次为鹰震撼。
④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看到南方一种色彩鲜艳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⑤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⑥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⑦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皮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
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⑧然而那长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⑨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的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感到一种苍凉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离开!
⑩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⑪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⑫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顶有风,山脚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
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⑬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只是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我想起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
扭曲的鹰爪扣紧山岩,
头接孤峰上的太阳,
身披如洗的蓝天。
脚下苍海绽微澜,
傲立峰头闲看,
划然落,却似雷霆下九天。
⑭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
⑮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它一生未曾飞翔。
⑯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翱翔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资料链接】鹰,有一对强壮的翅膀,一双犀利的眼睛,它是翱翔在天地间的精灵,是自由、力量、勇敢的象征。鹰的生命在天空,鹰的理想在天空,鹰的灵魂在天空。唐代诗人高越曾有诗作《咏鹰》赞曰:“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1)文章叙述了作者与鹰有关的三次经历,并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感触。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填写下面表格。
次数 | 与鹰有关的经历 | 作者的感触 |
第一次 | 在长城上看到画家画的鹰 | A |
第二次 | B | 感到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 |
第三次 | 在动物展览团看到苍老的鹰和年轻的鹰 | C |
(2)面对小孩的突然袭击,动物展览团的两只鹰的目光有何不同?它们目光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 ⑦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4)作者为什么会梦到“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5)第⑬段引用的小诗有什么作用?
(6)联系全文的主旨,谈谈你对题目“祈求”的理解。
(7)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简陋的巢穴形成对比,反衬鹰的生存能力强。
B.“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中“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显示出苍老的鹰失去自由之后曾奋力反抗过。
C.作者用年轻的鹰衬托苍老的鹰,意在表明鹰离开天空就失去了灵魂。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批判了小孩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