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达于汉阴(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C.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草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已而之细柳营
B.而山不加增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河曲智叟亡以应 可以为师矣
D.告之于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谁能说这样可敬的老人是“笨老头”呢?
B.寓言故事,作者可以点明寓意,也可以不点明而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发掘。本文就属于前者,我们学过的《蚊子和狮子》属于后者。
C.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话,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是目的和语气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角度,带着关心语气说的;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但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扬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差别。
(4)翻译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