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试卷 > 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3年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3年上海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第6页

试卷格式: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3年、上海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模拟试卷、初中试卷
如何查看答案以及解析
下载试卷后,用微信扫一扫扫描试卷右上角二维码即可查看【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和视频讲解。
试卷题目
1.(1)南朝四百八十寺,      。(杜牧《江南春》)
(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4)中秋之夜,小新特别想念远在异地支教的妈妈,他借用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一句向妈妈表达了想念和祝福。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仲淹)服除,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馀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服除:指服丧期满。②王曾:北宋名相、诗人。③立仗:设立仪仗。④章献太后:即章献明肃太后。仁宗即位,曾垂帘听政。⑤明公:此处是对晏殊的尊称。
(1)【甲】文节选自范仲淹所写的       (篇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不荐       
②殊      
(3)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范仲淹提出了“            ”的政治抱负。这一政治抱负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①      ;宁肯得罪权贵,也要上书直言,不献媚于章献太后;②      
(5)【乙】文中晏殊“大惧”“怒责之”这些表现背后的想法是否符合【甲】文所阐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请作简析。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警惕语言的陷阱
徐默凡
①对于有很大概率终生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对语言之美、文学之魅是充满了向往的,但我却要说一说语言的三个陷阱:“强行分类”“隔膜体验”和“以形害意”。
②比如我问你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就要想出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热情、敏感、聪明或者大大咧咧等等。与此同时你就对自己进行了分类,“你”成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与他人迥然不同的细微之处就会被这个语词抹杀。存在是混沌一体的,语言却是一个个的孤立符号,于是语言就必须把描述对象逐一分割。
语言的这种范畴化作用能使世界结构化、条理化,也让使用者踏入强行分类的陷阱:我们会忽视世间的纷纭之处,过滤生活的细碎感动,被语言概念绑架,变成一个粗线条的人。最近的流行语中,有一个“内卷”,有一个“躺平”,我经常被问到是应该内卷还是躺平,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已经陷入“强行分类”的陷阱了。人生的应对之策是多样的,情绪也是复杂多变的,为什么要用“内卷”或者“躺平”来贴标签呢?其实一旦用语言表述,再怎么复杂也已经把自己限定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回到事物的复杂性之中,一事一议。
④又如你到某地之前,恐怕已经在网上做了详细攻略,掌握了很多描述该地区景点的精致词句。这些词句能帮你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但无疑也会把你幽微的切身感受隔绝在外。所有的语言都是陈词滥调,因为语言是一种公共媒介,依靠约定俗成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而约定俗成的东西只能是一个公约数,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现代资讯的发达,使我们普遍早熟,在语言文字里经历了无数的人生,但这种公约数的理解和个性化的经验毕竟是有区别的。
⑤当然,并不是要绝圣弃智,返璞归真,而是提醒大家,不要被语言符号的公共意义遮蔽,要警惕知识的骄傲,要有突破语言的障眼法回归生命体验的能力。
⑥再如我问你理想是什么?你或许会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追寻生命中的诗与远方”等等,漂亮是很漂亮的,而且正能量爆棚,但实际品味,都是一些语义磨损的空洞形式,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这种文风在各种场域都很流行:中学作文中的华丽辞藻,滥情渲染;论文写作中的故弄玄虚,佶屈聱牙……都是以形害意的表现。
语言有其形式和内容,形式上的音韵、词藻、结构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从而构建语言艺术品,唐诗宋词元曲,都将这个语言的审美功能发展到极致。这是我们要培养的文学能力和审美趣味。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无论在何时何地,语言的内容都必须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华丽的形式不能成为空虚内容的遮羞布,锦绣文章也永远事关人间烟火。更何况,质朴淳厚、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也是另外一种形式之美,而且是更难达成的境界。
⑧我们生活在语言符号的世界中,而不是一个物理世界里。这是一种人类的伟大进步,甚至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原因,但这又是一柄双刃剑,语言已经为我们设下了重重陷阱,我们要警醒语言的负面作用,通过不断学习,洞悉更多的语言奥秘!
(选自《语文学习》,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内容,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而且
B.因为……所以
C.虽然……但是
D.如果……那么
(2)根据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作者首先提出了语言的三个陷阱,它们分别是①      ,②      ,③      。接着作者阐释了需要警惕它们的原因,并提出避开“语言陷阱”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回到事物的复杂性之中,一事一议;④      ,⑤      。最后再次强调语言已为我们设下重重陷阱,亮明观点:⑥      
(3)请简析第⑦段画线句的作用。
      
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番茄炒鸡蛋
①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俗称“小花脸”,总是作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的妆,或是小厮的,拄着竿子在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②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再没吃到过。
③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儿的料”。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
④去师父家学戏,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这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
⑤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
⑥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吃过苦头儿的?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那些日子,他笑的比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没有心事。
⑦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杨门女将》里他是奸臣,《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上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套。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他很迷茫。
⑧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纠结半天,临了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加一勺糖,没味儿;两勺糖,不甜;三勺,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做的味儿。
⑨师父哈哈地笑道:“一勺盐,两勺糖。”
⑩“甜的为什么放盐?”他不解。
⑪“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发得出来呢?”师父说。
⑫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⑬“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地演!”
⑭“师父怎么知道?”他想。
⑮师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
⑯一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膀”,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步龙行,轰轰隆隆轰轰隆隆哎——是曹公哎——欸!”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我看你孔明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诳吴侯蹬浑水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地立着。
⑰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旦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
⑱“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才是一出大戏;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才是人生。”这些话,师父没有教过他,但是日子久了,他也就明白了。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丑:戏曲脚色行当。由于化妆时常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根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文丑、武丑两支。
(《辞海》第七版)
(1)根据第②—⑰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内容的填写。
      ,虽然练功辛苦,但无优无虑。
在剧团演了五六年戏,虽然生活规律,但②      
受师父勉励后,③      ,④      
(2)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极言他外形、声音条件优越,在戏曲表演方面有天赋。
B.交代了他在戏曲表演方面有浓厚的兴趣。
C.与前后文交代的总演配角的境遇形成反差。
D.交代了他内心失落的原因,暗示他遭遇了不公正。
(3)联系上文,结合加点字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
      
(4)联系全文,分析第⑱段的妙处。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长宁区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馆校携手,谱写公益新篇章”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任务一:读者导引】
某读者通过输入“我爱这土地”检索该作者的诗集,发现馆藏中并没有该书目。你输入关键词“      ”帮助他扩大检索范围,并快速锁定该作者的诗集。
(2)【任务二:好书推荐】你在审校图书馆公众号“每周一推”栏目内容时,发现下列       项表述出现了错误。
A.《童年》讲述了阿廖沙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坚强、正直的人。
B.《昆虫记》揭开了昆虫世界诸多的奥秘,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水浒传》是一部汇聚各路英豪降妖除魔,聚义梁山的奇书。
D.《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3)【任务三:阅读分享】
①本期读书分享会将围绕《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进行线上讨论。以下哪两项不适宜作为本次讨论会的题目?      
A.是斗士?是勇士?还是泼猴?
B.充满浪漫主义、奇思幻想的经典
C.七十二变,变的是本领,不变的是什么?
D.精读与跳读的选择
②图书馆公众号选定了以下两幅绘画作品作为本期读书分享会的海报插图。请结合图中涉及的情节,从下列选项中,为故事中的孙悟空选择一组最合适的配词       (填序号)。
a.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b.细心机敏,火眼金睛
c.桀骜不驯,敢于挑战天庭权威

③下期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记忆中的温暖”,你准备选择下列哪本书进行分享?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A.《昆虫记》B.《朝花夕拾》C.《童年》
我选择:      
理由:      
6.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谈到:“要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那里去一趟。但我们推脱说‘没有法子’,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这就被看成是做不到的事。”可是最后他做到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坚持、努力、奋斗、勇敢……最后变成了可能。
请以“不可能的可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查看全部题目
【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标签
中考模拟试卷 最新试卷 上海试卷 2023年试卷 初中试卷 九年级试卷 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下载高清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