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 |
12 |
12+1×2+16 |
甲中白磷 | 乙中白磷 | |
滴入H2O2溶液前 | ①不燃烧 | ②不燃烧 |
滴入H2O2溶液后 | ③不燃烧 | ④燃烧 |
MnO2 |
消毒液 | ![]() | ![]() | ![]() |
成分 | 次氯酸钠(NaClO)、水等 | 酒精(C2H5OH)和水 | 过氧化氢(H2O2)和水 |
基质 | 植物 | |||||||
沸石 | 砾石 | 黄砂 | 煤灰渣 | 芦苇 | 香蒲 | 菖蒲 | 灯芯草 | |
除氮效果 | 较好 | 差 | 差 | 较好 | 差 | 极强 | 差 | 极强 |
除磷效果 | 差 | 较好 | 差 | 较好 | 极强 | 差 | 极强 | 极强 |
高温 |
高温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 | ![]() |
(1)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 (2)木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__。 (3)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1 |
10 |
装置及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 | (1)向1中滴加稀盐酸 | 出现气泡,固体减少 | 化学方程式为 |
(2)向2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溶液颜色变浅 |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 |
(3)向3中滴加 | 出现气泡,固体减少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锌排在氢前面 |
实验 | A | B | C |
现象 | 在液面附近,铁钉生锈严重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装置 | 实验编号 | 烧瓶内液体(用于浸润铁丝) | 放置不同时间,导管内液面上升高度(cm) | ||||
1小时 | 2小时 | 3小时 | |||||
![]() | A组(重复三次) | ① | 2mL蒸馏水 | 0 | 0.8 | 3.5 | |
② | 2mL蒸馏水 | 0.1 | 0.7 | 3.2 | |||
③ | 2mL蒸馏水 | 0 | 0.9 | 3.7 | |||
B组(重复三次) | ① | amL 10% NaCl溶液 | 1.2 | 5.6 | 9.8 | ||
② | amL 10% NaCl溶液 | 1.4 | 5.7 | 10.0 | |||
③ | amL 10% NaCl溶液 | 0 | 0 | 0 |
通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