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李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 | 10 | 10 |
2 | 15 | 15 |
3 | 20 | 20 |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他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选填“A”或“B”)。
A.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 寻找普遍规律,使结论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