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五一广场改造设计方案》公示 为弘扬我市历史文化、发掘红色资源,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增强太原市的吸引力、影响力,拟对五一广场进行整体改造。
五一广场是1951年在太原首义门城楼、瓮城城墙墟地上建成的。五一广场作为太原市民的精神地标,是我市重要的政治集会和节日庆典活动场地,是迎泽大街的重要门户节点。改造后的五一广场占地约3.75公顷,分为南、北两个广场。本次改造规划方案结合五一广场历史性、文化性、纪念性等特征,在广场中轴线位置上设置首义门、国旗、雕塑三大主题元素,强化南北广场空间轴对称,以“千年城道”理念拉通南北广场。北广场将结合历史资料复建“首义门”,纪念辛亥革命太原起义的功勋,将承担起太原市的精神象征和城市灵魂,是英雄太原、文化太原的载体和坐标。南广场以“国旗广场”为核心,设一组八路军北上抗日的纪念群雕。“国旗广场”以打造太原城市礼仪空间为主题,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材料二
太原首义门 首义门,原名承恩门,是明清两朝,太原府城外八门中的其中一座,始建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因其面朝帝京(南京)承接皇恩而得名。清代中叶,该门被来自东山的洪水冲毁,政府重拨款新修此门,自此以后承恩门别称“新南门”。1907年,山西第一条铁路正太铁路竣工,太原车站选址于承恩门外。尘封数百年的“新南门”,真的迎来新生。从此,它不仅成为进出太原城的通衢要道,而且还以“鼎故革新”的气度,迎送过20世纪许多政要和名流,如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知名建筑师伉俪梁思成林徽因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山西的起义军于10月29日凌晨,由承恩门进入府城,一举攻占巡抚衙门,光复太原。辛亥革命胜利后,为纪念太原首义,承恩门更名为首义门。解放战争期间,首义门在炮火中受损。建国后此门拆除,原址辟为五一广场。
2021年复建后的首义门,修旧如旧,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整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长60米,宽32.9米,高39.25米,由下部城台、上部城楼两部分构成。其中,下部城台是砖石混凝土材质,正中央筑有拱券结构的城门洞,从远处看,城门是明一暗三的制式;走近看,城门内部另辟有左右各一的藏兵洞,战时可储存兵员及武器装备。城台上部的城楼为四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主体材料全用木材,结构工艺为传统的卯榫结构。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4.66米;进深三间,纵深18.9米;高27.56米。楼上三层设回廊,可供游人登临。每层的连栏、檐柱均用朱漆彩绘,楼阁四面装菱花格隔扇门窗。
城楼顶部有优美的飞檐翘角。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楼顶为灰瓦绿琉璃剪边,脊饰龙头兽吻。城楼外侧重檐上悬挂木质大门匾。上书的四个描金大字“锦绣太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建成后的首义门,将和它西侧的道教建筑纯阳宫、东北方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儒学圣地文庙等历史文化建筑,一起融入太原市“府城文道”旅游廊带,成为体现太原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阅读材料一,在右面的平面示意图①、②处标出“首义门”和“国旗广场”的位置。
(2)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请你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简要分析。
(3)请你结合材料,写一段文字,向外地朋友介绍首义门。要求语言简洁条理,内容要涉及其历史渊源及建筑特点。(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