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疫情防控离不开科技支撑 今天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今年的活动中将颁发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今年的全国创新争先奖将在首届表彰基础上,专门设立两个新的类别,将分别对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新华网特采访拟表彰对象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请他分享团队故事,并为公众解答疫情防控的相关问题。 目前,我们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实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零报告。一些人会认为零增长就是零风险,从而对疫情防控放松警惕。对此,张文宏表示,一个地区的零增长仅表示该地区没有发现新增病例,但并不代表一例病也没有。无症状感染者也会给疫情的传播带来一些风险,因此,目前还需要一些常态化的预警防控措施来控制疫情。他认为,在零增长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保持一个防护的态势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他认为,经过新冠肺炎的考验,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得到了优化。大多数二级以上的医院都可以做核酸检测,比如在上海已经建立了400多个发热门诊,覆盖了全城的各个角落。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对于成为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拟表彰对象,张文宏认为,面对疫情不仅要有医疗科技工作者的勇气和信心,科技的支撑也十分重要。团队的研究成果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才得以展现。他表示,自己的团队较早对新冠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的测序,对于病毒的变异和进化,以及对患者早期的快速诊断,假阴性、假阳性、复阳等机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团队还在摸索一些新的治疗方案,包括目前在尝试的单克隆抗体治疗,以及新冠肺炎疫苗,来对疫情进行防控。他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能为抗疫之路提供更多智慧和力量。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链接一】
记者获悉,国产新型“手持全自动封闭式核酸QPCR分析系统”CarryOn P1000Q,日前通过海关总署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该设备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新型现场化快速核酸检测设备,可40分钟完成新冠病毒的现场自动化核酸检测。
据介绍,该系统采用微流控芯片原理,整合拭子样本处理、磁珠法核酸提取纯化和实时荧光RT﹣PCR标准检测流程。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的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能力,具有快速、精准、便携、全封闭体系、全自动化、结果智能判读、实时上报等功能。检测时间约40分钟,检测下限为拭子载量100个病毒颗粒,设备重量约1kg,内置电池可续航3.5小时,具有无线传输数据功能,可进行远程数据收集,微流控芯片试剂盒可常温保存和运输。
与会验收专家组认为,此次项目研发的“手持全自动封闭式核酸QPCR分析系统”及微流控芯片试剂盒“具有不依赖实验室环境和专业技术人员检测的特点”,适合在口岸检疫现场使用,对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和海关口岸检疫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卫生、动物、植物、食品等领域相关的核酸检测。
(摘自《科技日报》,有删改)【链接二】
专家表示,处于研发前沿的候选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摘自《经济日报》,有删改)【链接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智能高科技成果齐上阵,有力支撑了防控工作。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表现不俗。咽拭子采集是易感染的环节,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发了咽拭子检测复合机器人,以远程人机协作方式,可以轻容、快速完成咽部组织采样任务,有效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新冠CT影像AI辅助系统”借助天河超算平台,10秒即可完成新冠肺炎CT影像分析,准确度超83%,帮助一线医生快速准确地获取结果,提高筛查诊断能力。科大讯飞智能语音输入宝,可以实现电脑端语音转换医疗文字的极速输入,不仅提升医疗文书书写效率,同时避免交叉感染,已陆续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投入使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借助国产超级计算系统搭建国家化合物样品库高通量筛选平台,针对新冠病毒关键表面蛋白活性位点,迅速筛选出分子水平上有结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发现了多种潜在有效“老药”,比如黄芩素类中药。
(摘自中国科技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