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深触经典的灵魂王佳可①提起法国作家福楼拜,读者大都会想起《包法利夫人》,这是他耗费4年多时间精雕细琢且最负盛名的作品,被视为“西方现代小说的起点”。然而,这样一部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近日在网站上却被网友称作“爱慕虚荣的白穷美”的故事。另一位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红与黑》,在网友笔下则由一部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惨变为“凤凰男的逆袭”。
②文学本是一门丰富性的艺术,在兴趣盎然的文学况味之外,也记录下人类丰饶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与凤凰涅槃的精神历变史。如果说写作与阅读是人类记录自我、创造历史的方式,文学经典就是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结晶,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经典阅读代代相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裹挟着人类过往历史的丰富经验,伟大作家们的心灵图谱凝聚成一部部文学经典,既拥有历史的温度,又照见未来。通过阅读经典,我们沿着人类文明史一路溯源,找寻自己的坐标,洞见他者的智慧,构筑光明的未来。
③阅读经典并不轻松。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例如西方文学的滥觞《荷马史诗》不仅记录了古希腊英雄时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对普通战士和家庭婢女也有着生动的细节描写,堪称一部古希腊社会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的文化风俗百科全书。又如被誉为“整个西方文化核心”的莎士比亚对后世作家的影响几乎贯穿文学史,对莎士比亚与狄更斯的作品进行研究性阅读,是对“言外之意”的探求,也是对文学发展轨迹的梳理。再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精神的创伤性影响,二战后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则是一部记录青年成长期挫折与困惑的自传性小说,它们都反映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美国民众的精神面貌与时代特质。
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深度阅读使文学经典展开成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使读者聆听作家间心灵与心灵的喁语,继而跨越时光的沟壑,对历史投去深深一瞥。深度阅读经典令我们认识到世界广阔至此,人类心智辉煌如斯,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下,提升了认知力与理解力,丰盈了想象力与审美力。
⑤与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的深度阅读相比,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近年来颇为盛行。人们愈发习惯于在乘车或工作间隙一目十行地浏览一篇篇“10万+”文章,或观看一段15秒以内的短视频。这样断续且不完整的阅读模式大幅侵占了深度阅读的空间,令人们习惯于同质化、碎片化阅读的浅尝辄止,自然会导致认知的偏差和思考能力的匮乏。如此,对《包法利夫人》中人性的深度探寻视而不见,只做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也就不足为奇。
⑥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放松心情,浏览资讯无可厚非,但阅读的触角不该仅囿于此。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下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的矫正纠偏,也是在当下语境中对经典作品文学性与审美性的再度认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唯有在书海中深潜,给经典多一些时间,才能深入文学作品的肌理,读懂人性的丰富,看到世界的广阔,理解历史的深邃,传递文明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