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试卷
>
九年级化学试卷
>
2021年九年级化学试卷
>
2021年浙江九年级化学试卷
>
2021年浙江舟山市九年级化学试卷
>
2021年浙江舟山市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2021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第3页
试卷格式:
2021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PDF
试卷热词:
最新试卷、2021年、浙江试卷、舟山市试卷、化学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模拟试卷、初中试卷
如何查看答案以及解析
下载试卷后,用
微信扫一扫
扫描试卷右上角二维码即可查看
【2021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
解析和视频讲解。
试卷题目
1.
高铁酸钾是一种既能杀菌、消毒,又能絮凝净水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是K
2
FeO
4
,根据化学式可推算出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3
C
.
+4
D
.
+6
2.
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
.
加入药品
B
.
收集气体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验满
3.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正确的组合是( )
选项
甲
乙、丙、丁
A
常见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B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烧碱
C
常见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
D
常见清洁能源
太阳能、风能、电能(火力)
A
.
A
B
.
B
C
.
C
D
.
D
4.
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学习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所示: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某同学对(1)(2)(3)(4)区域相对应的内容填写正确的是( )
A
.
(1)区域: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
.
(2)区域:具有还原性
C
.
(3)区域: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D
.
(4)区域: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5.
实验桌上有三瓶白色固体,只知其为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但因标签脱落,难以分辨。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从三瓶白色固体中各取出少许,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往试管中依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无色酚酞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加入试剂后所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试剂
试管甲
试管乙
试管丙
加蒸馏水/现象
无色澄清
无色澄清
无色澄清
加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红色
加入硝酸银溶液/现象
无明显变化
白色沉淀
/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表格中“/”表示没有加入),甲、乙、丙试管所加入的白色固体物质依次是( )
A
.
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钾
B
.
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钠
C
.
氢氧化钠、硝酸钾、氯化钠
D
.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
6.
下列制备物质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
.
CO
CuO
△
CO
2
NaOH溶液
Na
2
CO
3
溶液
B
.
Cu
AgNO
3
溶液
Cu(NO
3
)
2
溶液
NaOH溶液
Cu(OH)
2
C
.
Fe
O
2
点燃
Fe
2
O
3
稀硫酸
Fe
2
(SO
4
)
3
溶液
D
.
CaO
H
2
O
Ca(OH)
2
溶液
Na
2
CO
3
溶液
NaOH溶液
7.
在一定条件下,A+B→C+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A、B、C、D表示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8.
某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BaCl
2
,其提纯流程如图:
(1)写出溶液A中与Na
2
CO
3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操作a的名称是
。
(3)溶液B中加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
9.
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有同学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②溶质为
。
(3)为验证以上两种猜想,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完成方案中的现象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或铜片),
。
10.
方便面方便、可口,很受人们青睐,但其中油脂含量若超标,就会影响人的健康。据了解,健康饮食标准下每人每天摄入的油脂应以25﹣30g为上限。回答下列问题。
(1)油脂可以由亚麻酸和其它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获得,已知亚麻酸的化学式为C
18
H
32
O
2
,通过计算得出亚麻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2)如图为某品牌方便面的包装信息,经检验其方便面中的油脂含量约为20%,方便面的油脂摄入占一天中总油脂的一半,试判断一天食用一包这种方便面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
11.
小明和他的同学想测定某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的实验方案是: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溶液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通过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
2
O
2
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3g/L)小明设计了甲、乙两种能测定反应产生氧气质量的实验装置(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实验装置中,你认为哪种装置测得的氧气质量误差小,为什么?
。
(2)若向装有样品溶液(20g)的反应装置(85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粉末,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反应装置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4.9g,则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0.01%)
(3)小明思考后认为:以上两种方案都采用托盘天平称量气体的质量,误差都较大,你认为误差较大的原因是
。于是他又设计了如丙所示的装置,如果试剂用量不变,若要满足实验的要求,该实验需用量程为多少mL的量筒?
(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3g/L)通过计算回答。(供选用的量筒有“100mL”、“250mL”或“500mL”)
12.
科学家认为,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用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碳达峰”和“碳中和”。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人们称其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
(2)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
2
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
2
,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
3
OH)。该技术流程如图:
(资料一: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
2
CO
3
溶液,K
2
CO
3
与CO
2
反应生成KHCO
3
,分解池中KHCO
3
受热分解变成K
2
CO
3
;资料二: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①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写物质名称)
。
②若生产4.8吨甲醇,则可回收空气中的CO
2
多少吨?
(3)你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些什么?(至少2点)
。
查看全部题目
【2021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标签
中考模拟试卷
最新试卷
浙江试卷
舟山市试卷
2021年试卷
初中试卷
九年级试卷
化学试卷
1
2
3
4
5
6
下载高清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