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试卷 > 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2年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2年安徽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2年安徽蚌埠市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2年安徽蚌埠市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第4页

试卷格式: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安徽试卷、蚌埠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模拟试卷、初中试卷
如何查看答案以及解析
下载试卷后,用微信扫一扫扫描试卷右上角二维码即可查看【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和视频讲解。
试卷题目
1.默写。
(1)      ,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2)遥看是君家,      。《十五从军征》
(3)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熠熠生辉,无数仁人志土的道德光芒影响后代的中华儿女。“亚圣”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经过对生与死、好与恶的分析,证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面对清末的黑暗统治,秋瑾挺身而出,她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用“            ”;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同世俗之人、直面危难挫折的勇气;教和学能增长才干,砥砺德行,《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bó       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在浓冽的秋霜里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      ,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题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tà       访。
--(余秋雨《阳关雪》)(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峨冠bó       带 人头济             访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
(3)下列关于“宿”的解释,哪一个是“宿债”一词中“宿”的正确义项?      
A.夜里睡觉;过夜
B.旧有的
C.年老的
D.长期从事某事的
E.星的集合体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在浓冽的秋霜里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
3.蚌埠市晨曦实验学校开展“智慧大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诵经典诗篇】
学校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张磊同学偶然读到了下面这首诗歌,非常喜欢。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口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1)关于这首诗,张磊遇到一些困难,请帮助他解决。
①张磊把握不准诵读的情感基调,请你为他选择正确的情感基调       
A.恬淡
B.欢快
C.自信
D.伤感
E.深沉
②请你告诉他,这首诗的作者是       (人名),他曾经作诗怀念、歌颂他的保姆“大堰河”。
【听名家讲座】
       广大学生存在“消除与经典隔膜“的问题,为此,校学生会邀请了著名专家李言在“世界读书日”当天,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开设专题讲座。
通知
同学们:
为有效开展“智慧大阅读”活动,学校将在4月23日开展阅读专题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学校全体学生
二、授课教师及课题:李言,《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三、听课地点及方式:各班教室,平板登录观看
四、活动意义
让我们会阅读、爱阅读。名著,凝聚思想精华,      。【A】阅读经典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素养,让我们拥有正确而精辟的人生观。【B】通过不朽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正确认识和感悟世界,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校学生会
2022年4月11日 
(2)如表是通知初稿,请你帮助完善。
①通知存在重要信息遗漏的问题,应该增补的事项是:      
②请为通知中横线处填写一个与前面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短语:      
③[A]句有一处词语搭配不当,你的修改意见是:      
④[B]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传中华文化】
(3)学校开展“智慧大阅读”活动,准备创办刊物,刊载学生的读书心得和原创诗文,现面向全校征集刊物名称,请你投稿。要求名称简明,源自经典名篇或名言,并说明理由。
①刊物名称:《      
②出处及理由:      
4.孩子和雁
梁晓声       在北方的一处大地上有一条河。那河的两岸,在四月里形成了近乎水乡泽国的一景。那儿是北归的雁群喜欢落宿的地方,人称“雁湖”。
       离那条河二三里远,有个村子。其中最穷的人家有一个孩子。那孩子特别聪明,特别爱上学。
       他从六七岁起就经常到河边钓鱼。
       他十四岁那一年,有一天爸爸妈妈又愁又无奈地告诉他一一因为家里穷,不能供他继续上学了……
       这孩子就也愁起来。他委屈。委屈而又不知该向谁去诉说,于是一个人到他经常去的地方,也就是那条河边去哭。孩子哭着哭着,目光被一队雁自晚空徐徐滑翔下来的优美情形吸引住了。
       他回到家里后,对爸爸妈妈郑重地宣布;他还是要上学读书,学费自己解决。
       于是县城里的某些餐馆,菜单上出现了“雁”字。
       雁都是那孩子提供的。
       后来保护野生动物法宣传到那座县城里了,唯利是图的店主不敢公然出现“雁”菜了。但店主每回悄问顾客:“想换换口味儿吗?要是想,我这儿可有雁肉。”
       雁仍是那孩子提供的。
       那时那孩子已经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他的父母当然知道他是靠什么解决自己的学费的。他们曾私下为他担心。
       他却说:“我是一名优秀学生,为解决自己的学费逮几只雁卖,就是追究起来,也会网开一面的。况且我已经读到高中了。我相信我一定能考上大学。难道现在我该退学么?”
       见父母被问得哑口无言,又说:“我也知道我做的事不对,但以后我会以我的方式赎罪的。”
       那些与他进行过交易的餐馆老板们,曾千方百计地企图从他嘴里套出“绝招”他是如何能逮住雁的?
“咱们索性再做一种交易。告诉我给你五百元钱。”
“不。”
“那……一千!一千还打不动你的心吗?”
“打不动。”
“你自己说个数!”
“谁给我多少钱我也不告诉。如果我为钱告诉了贪心的人,那我不是更罪过了吗?”……
       他的父母也纳闷地问过,他照例不说。
       后来,他自然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农业大学野生禽类研究专业,是他梦寐以求的专业。
       再后来,他大学毕业了,没有理想的对口单位可去,便“下海经商”了。如今,他带着他凭聪明和机遇赚得的五十三万元回到了家乡。他投资改造了那条河流,在北归的雁群长久以来习惯了中途栖息的地方建成一片面积不小的人工湖。不,对北归的雁群来说,那儿已经不是它们中途栖息的地方了,而是它们乐于度夏的一处环境美好的家园了。
       他在那地方立了一座碑——碑上刻的字告诉世人,从初中到高中的五年里,他为了上学,共逮住过五十三只雁。
       他还在那地方建了一幢木结构的简陋的“雁馆”,介绍雁的种类、习性、“集体观念”等等一切关于雁的趣事和知识。在“雁馆”不怎么显眼的地方,摆着几只用铁丝编成的漏斗形状的东西。
       如今,那儿已成了一处景点。去赏雁的人渐多。每当有人参观“雁馆”,最后他总会将人们引到那几只铁丝编成的漏斗形状的东西前,并且怀着几分罪过感坦率地告诉人们——他当年就是用那几种东西逮雁的。他说,他当年观察到,雁和别的野禽有些不同。大多数野禽,降落以后,翅膀还要张开着片刻才缓缓收拢。雁却不是那样。雁双掌降落和翅膀收拢,几乎是同时的。结果,雁的身体就很容易整个儿落入经过伪装的铁丝“漏斗”里。因为没有什么伤疼感,所以中计的雁一般不至于惶扑,【甲】雁群也不会受惊。飞了一天精疲力竭的雁,【乙】怀着几分奇怪大意地睡去。但它第二天可就伸展不开翅膀了,【丙】只能被雁群忽视地遗弃,【丁】继而乖乖就擒……
       在北方大地上这处景色苍野透着旖旎的地方,常有同一个身影久久伫立天地之间,仰望长空,看雁队飞来翔去,听雁鸣阵阵入耳,并情不自禁地吟他所喜欢的两句诗:“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人们都传说——他将会一辈子驻守那地方的……
--(有删改)(1)通读全文,理清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2)“往往将头朝翅下一插”这一句话,应该在文章【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的哪一处?      
A.[甲]
B.[乙]
C.[丙]
D.[丁]
(3)文章的结尾很有意蕴,请概括其效果。
(4)文中写别人问“他”捕捉大雁的技巧,可“他”总是不说。试分析设置这一情节的作用。
(5)作为一名优秀中学生,却为了个人利益捕捉大雁。有人说可以原谅,有人说不可原谅。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行为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5.材料一       二氧化碳在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能向地面释放出波长更长的辐射,形成天然的温室效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二氧化碳的存在,将地表温度维持在15℃左右。其浓度一旦低于15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停止,全世界的植物都会死亡。没有了植物,动物和人类也会随之消亡。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升高,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据统计,工业化以前全球年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278ppm;2012年增至393ppm;到2014年4月,北半球大气中月均二氧化碳浓度首次超过400ppm:2019年5月,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又创新高,超过了410ppm,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产生一系列当今科学不可预测的全球性气候问题。
--(摘自《科学24小时》,有删改)
材料二       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成功,人类离“喝西北风充饥”还有多远?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带领团队主导完成的人工合成淀粉重大科技突破进展成果论文,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在地球上,淀粉的产生是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利用光的能量把它转化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是由几十个反应构成的。而人工合成淀粉的实质,是摆脱对叶绿体的依赖,由人来操控实现这个过程。在这项技术中,叶绿体中进行的这一系列反应得到了优化,反应步骤减少到了11步,相应的能量转化率也得到了提高。也就是说,科学家们实现了不要叶绿体直接完成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
       但是,我们目前只实现了“人类能做到”的目标,想要用这项技术来生产食物,还需要解决“如何高效、经济地做到”这一问题。毕竟,科学实验是不计成本的,而生产应用则必须为此考虑。
--(有删改)材料三       目前,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未来应用大胆设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和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困境,比上一年增加约2000万人。此外,有超过7500万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超过1500万儿童过于消瘦。如果能够有大量的人工合成淀粉,我们就可以生产各种各祥的材料和食品,保障人们的粮食安全。
       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的碳排放量增加,这造成了全球性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极端天气灾害。因此,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解决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如果可以将二氧化碳大量地收集起来转化为淀粉,就可以极大地缓解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此外,与地球不同,火星、金星等大气层都以二氧化碳为主。如果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还可以有效解决探索人员的能量供给问题,有利于人类开展长期的星球探索。
--(有删改)(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向地面释放出波长更长的辐射,对地表起到保温作用,能将地表温度维持在15℃。
B.“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利用光的能量把它转化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C.目前,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想要大规模生产应用,还需要考虑成本等问题。
D.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缓解全球性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极端天气等灾害,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标题的作用。
(3)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小文对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很感兴趣,但他不知道这一技术在未来有哪些应用,请你结合上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告诉他。
6.[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乙]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至于斟酌损   益:       ②以其咎     彰:      
百姓      抚:       ④恶无而不贬     纤: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北伐条件已经成熟的句子是“            ”,此时可以亲自领军复汉;乙文认为诸葛亮北伐失败是因为“            ”。
(4)乙文中写到,蜀人对诸葛亮“咸畏而爱之”(都畏惧和敬爱他),请结合甲、乙两则选文,概括其原因。
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针对有的同学值日不认真,打扫教室卫生马马虎虎敷衍的问题,班会课上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说:科技发展到这地步了,我们可以购买几台扫地机器人来解决嘛,将来,大量的体力劳动都可以交给机器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你有什么话要跟他们说?请写一篇在主题班会课上的发言稿,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1)自拟标题,格式正确。
(2)文中不要透露你的个人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4)不少于600字。
查看全部题目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标签
中考模拟试卷 最新试卷 安徽试卷 蚌埠市试卷 2022年试卷 初中试卷 九年级试卷 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下载高清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