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材料阅读。
材料一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月10日抵达火星,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人走向更远深空的关键一步。既考验了中国航天人的技术能力,也体现了在高风险下敢于创新的志气,体现着不断开拓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更彰显了一个文明古国追求梦想、自我超越的精神劲头。 首次任务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可想而知,但中国科学家和航天工程师勇挑重担,让“天问一号”在一次任务里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而其他国家要分两次完成。这无疑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自强不息、创新不止的精神风貌。从“嫦娥五号”月球取样归来,到中国空间站建设成功首飞;从“奋斗者”号达到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到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量子优越性”……一项项令人惊叹的成就,记录着中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都说明只要保持创新的决心和勇气,矢志走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能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用科技的自立自强支撑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2日)材料二
在太阳系,火星是自然环境里与地球最为接近的星球,两者几乎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组成成分也相同,有核、幔、壳。火星与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一个火星日大约是24小时39分钟,不仅如此,它还和地球一样有四季更迭。探测并研究火星对于认识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火星表面呈现出红色的原因,是火星的土壤富含氧化铁,就像是土地生了锈。这种土壤是风与水的双重侵蚀作用形成的。由此可见,火星上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和大气。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往的探测发现了水存在的证据,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条件,以及火星是地球的过去还是地球的未来,成为火星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火星对认识地球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比较意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7月24日)材料三
星际名片:金星 |
| 气压:地球的92倍 |
大气成分:几乎全是CO₂,布满了稀硫酸云 |
地表温度:常年在460℃ |
|
星际名片:火星 |
| 地表温度:平均零下55℃ |
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1% |
光照:火星表面光照不太弱,昼夜与地球相当 |
材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