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泛黄的卷轴徐徐展开,一队乐手或坐或立,沉吟拨弦、鼓瑟吹笙,衣袂飘飘间,雅乐声声入耳……不久前的国际博物馆日,人民日报文化时间工作室、人民网社交媒体部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合作推出的创意视频《古乐新声越千年》,令人眼前一亮。
视频以新郑歌钟、王孙诰编磬等9种古代乐器演绎流行音乐,视频全平台曝光量超1.1亿次。网友们留言,“穿越千年的时代强音”“永远会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动”。
这条创意视频是当下博物馆面对文化需求升级,探索更多样打开方式的尝试之一。保护与传承,让宝贵文物历经岁月洗礼得以流传至今;转化与发展,方能使文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发掘有特色的表达、找到有共鸣的视角、展现有深度的思考,才能让传统与现代“美美与共”。
……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今天,博物馆早已不只是收藏文物的场所,更呼唤更多人的参与、发现、呵护与激活。博物馆的力量不仅来自浩如烟海的典藏珍品,更源于那些沉潜研究的学者、悉心修复的“文物医生”、匠心演绎的博物馆古乐团、创意迭出的策展人和文创设计师,还有每一名普通观众的喜爱、传播和期待。正是这些专注与热爱,汇聚成文化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让文明古国的文化河流绵延不绝、源远流长。
(《古老博物馆,讲好新故事》,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5日文化版)【材料二】
河南博物馆今年推出了一款文创产品——“内卷历史”文创卷纸。卷纸上用油墨印刷着文物图片及历史文化知识的趣味选择题。使用者在“方便”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不止是“文创卷纸”,近年来国内其他历史博物馆也推出不少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创产品。如,洛阳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盲盒”、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击鼓说唱俑”雪糕等,都是博物馆探索出来的与人们建立新连接的方式。
……人们前往博物馆,已经不追求一个既定的结果,而是希望表达自己,与博物馆形成某种形式的对话。
这也使得博物馆不再受限于一个固定的概念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边界和内涵也在不断延展。
(《博物馆,不止是一个文物展示的平台》,摘自《光明日报》2022年5月18日)【材料三】
【材料四】
央视出品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已播完三季。该片每集用5分钟的时间讲述一件文物,令我们惊艳的不仅是那一件件传世国宝,还有其文采飞扬的解说词。
贾湖骨笛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
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
那是文明的先声
那时风动,
此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