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在河西走廊聆听苏沧桑 ①从江南到河西走廊,从东海边到祁连山下,地势渐渐隆起,水汽渐渐稀薄,渐渐稀薄的还有人间烟火。面对广袤,轻微缺氧的头脑有点混沌,耳朵却变得灵敏,或并非灵敏,是混沌中生出的幻听。
②先听见九月的风里响起一声驼铃。正午时分,一匹灰白色骆驼驮着我,穿行在张掖丹霞地貌的壮丽中。经过峡谷某个拐角处时,骆驼和我一起向上仰望,我顺着它的视线伸出手,在红色崖壁的沙砾中摸到一颗极小的贝壳。我听见脚下古老的土地响起流水声,叮叮咚咚,像一声声泉的耳语,从骆驼刺和蓬蓬草的叶尖涌出地面,汇集成浩瀚的绿意,幻化成远古时代的汪洋。
光阴煮海,时间将曾经的大海煮了几亿年,整成这片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的地貌。
③站在彩色丘陵的某个高处俯瞰,我听到猎猎风声里响起苍凉悠远的乐声,嘟嘟克笛孤独的音色,如游刃穿行于风中,如泣如诉的旋律渐渐恢弘。我看见光线急速变幻中一张张年轻的脸,年轻的张骞带着嘱托,开启了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策马扬鞭,年轻的玄奘独自踏上五万里西行的生死旅途。这里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
这一个个被史家庄重记载的人物,以不同的姿态,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④时间深处,日夜萦绕着一曲曲动人的音律。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得名的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浩瀚荒漠与茵茵绿洲共存,南国风韵与塞上风情共生,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北魏时,当地音乐与龟兹乐相结合的《秦汉伎》,以《西凉乐》之名流传。唐代,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孕育出响彻世界的“唐乐”高峰,《十部乐》涵盖丝路沿线各民族的音乐……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希腊音乐家雅尼创作了充盈着史诗情怀的《河西走廊之梦》,嘟嘟克笛引领的恢弘旋律,美得让人流泪。
⑤历史与今天、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
⑥人类历史于无垠的时间,短暂只如一瞬,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何不争分夺秒去爱?
⑦焉支山下,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创建了山丹军马场。在这里,我不知道一匹解甲归田的军马,是否愿意和我聊聊祖先辉煌的曾经。我将脸贴近它的脸,蹭到了粗糙而柔软的鬃毛,看到了长睫毛下它的瞳孔里浮现祖先们奔驰在辽阔草原上的画面,听到了它的耳蜗里响彻金戈铁马之声。
⑧大马营草原上万马奔腾,一道道马脊如一望无垠的麦浪起起伏伏,传递着李白的朗声吟诵:“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赖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群山偃旗息鼓,人们放马归山,解甲归田,马和诗歌的耳语里有一个相同的暗号:“回家”。
⑨两千年来,这里见证了一个东方古国的沧桑巨变。
⑩在离军马场一百多公里的民乐,夕阳斜照进一个酒库。一个小勺伸进了酒缸,睡了三十年的酒醒了,浓郁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三十年陈的白酒在玻璃酒壶里,呈现夕阳一样的淡淡金黄。我与金黄对视,看见清澈的酒里凝结着浓稠的历史,是与江南的黄酒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骨。我想,从前,它一定是出征酒,万马嘶鸣,尘土飞扬,一碗碗烈酒被仰脖喝尽,一只只酒碗被摔得粉碎;它也是庆功酒,团圆酒,被百战归来的人群痛饮,化作眼泪飙飞,化作一场场思念的雪。此刻,它是一杯民间的酒,沁入了寻常百姓日子的酒,像一个静坐于喜宴主桌的老人,微笑着,眼神安详。
⑪我浅尝几口酒便醉了,歪在飞驰的面包车里,车窗外夜色降临,耳蜗里似乎又有别的耳语响起,却是我熟悉的乡音。东海边江南被桂花树覆盖的娘家小院里,想必七旬母亲正双手合十,喃喃祈祷,每一个晨昏,她心中的话总是:国泰民安。
⑫世界安宁,我们才能听得见亲人们的耳语。母亲的耳语是一个涟漪,传给了千万里之外的我,从耳蜗传到心脏,传向四肢,传给车轮,通过车胎与地面的摩擦,传给了我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并得到了它的回应。于是,我听见整个河西走廊上,响着悠长的声声驼铃。
(《人民日报》2019.11.16 有删改)(1)阅读②-⑨段,按要求填写下表。
仿佛聆听到的声音 | 声音中蕴藏的丰富意蕴 |
流水声 | ① |
② | 历史与今天、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交融 |
③ | ④ |
(2)品味文中划线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光阴煮海,时间将曾经的大海
煮了几亿年,
熬成这片集雄、险、奇、幽、关于一身的地貌。
②这一个个被史家
庄重记载的人物,以不同的姿态,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3)有人说第⑩段写的是“看见”,与题目“聆听”不符,可以删掉。你同意吗?理由是什么?
(4)本文写作手法别具特色,语言形象,含蓄隽永,请举两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