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有一种火蚂蚁,它们原生于巴西沼泽地带。每一个夏天,火蚁在地下的家都会被洪水淹没。世界那么大,如果蚂蚁被分开,它们就不会再在一起了。而且,除了它们的女王,其他蚂蚁都是不育的。如果它们彼此分离,就像我们的细胞一样,只可能活一会儿,但终归会死。所以,蚂蚁“黏”在一起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
被水淹的时候,它们会建一个蚂蚁筏子。筏子的材料像木头,木头的密度比水小,能漂浮在水上,但是火蚁的密度比水大,它们是怎么漂在水上的?
蚂蚁的眼睛不好,也不太会游泳,你觉得如果蚂蚁被水淹没将会是一场灾难。科学工作者实验时用了十只蚂蚁,却没有蚂蚁死掉。将数量提高到一百,一千,一万,甚至十万只,都没有蚂蚁死掉。
它们有六条腿,腿短,身体的株距也小,它们彼此相连组成一个自然的防水层,像人穿的裤子。身体间的空隙里有小气泡,可以不让水进去。筏子外面的蚂蚁会挡住水,让里面的蚂蚁保持干燥。每只蚂蚁都紧紧地拉着与它相邻的另一只不放松,如果一只蚂蚁放松了,水就会流进筏子,筏子湿了,就会变重,从而导致整体沉没。想要活着,就得合作。
蚂蚁筏子分两层,上层压着底层。底部会有一些气泡,气泡的表面积大,蚂蚁把它当作氧气瓶,呼吸里面的空气。
对小蚂蚁筏子来说,在水里是很危险的,有石头,也有雨滴,但有时候蚂蚁筏子会在水上漂三个月。
我们已经知道蚂蚁的身体是防水的,它还有一项能力,是自我修复。我们发现很多蚂蚁筏子既像流体,同时也是固体。如果碰到一块石头,筏子会像弹簧一样,反弹在石头上。
这是因为蚂蚁的肌肉可以储存能量,像汽车的保险杠。如果雨滴掉在蚂蚁筏子上,蚂蚁筏子不会湿,这是因为蚂蚁会让水从筏子中间流出来。
单个蚂蚁像固体,为什么很多蚂蚁在一起会像流体呢?蚂蚁拥抱在一起,它们会感觉到雨滴的力度,所以它们会慢慢“松手”。如果它们不松开,它们会被轧死。雨滴流出后,它们会再“携手”,就好像一个人跳入水中,水会分开,然后水又会合起来。
材料二:
蜗牛足部有一个特味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躲在壳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在日本,有一种叫蚤蜗牛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从一座岛屿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极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域通常只有几平方米,蚤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底。有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吞食之后,能忍受住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粪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
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羸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