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的组词
白族
bái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白子”、“白尼”。为 唐 宋 “白蛮”的后裔。 元 明 史籍称“白人”或“僰人”, 明 清 以后称“民家”(汉语)、“那马”(纳西语)、“勒墨”(傈僳语)。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人口约160万(1990)。主要聚居在 云南省 大理 地区。《新民晚报》1983.11.11:“ 大理 采石比彩云,白族兴荣数 周城 。”
白族的组词: 白的组词 族的组词
部族
bù zú 氏族部落;与其他族类有别的某些人的共同体。《新五代史·杂传十一·冯暉》:“ 氐 羌 剽掠道路,商旅行必以兵。 暉 始至,则推以恩信,部族怀惠,止息侵夺。”《辽史·营卫志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 契丹 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他以一个部族长老的身份,被 阿兴 扶上祭坛。”
部族的组词: 部的组词 族的组词
傣族
dǎi zú 引用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古代或称 掸 、 金齿 、 白衣 、 白夷 、 摆夷 等。人口约七十六万。主要分布在 云南省 德宏 、 西双版纳 、 耿马 、 孟连 等地。语言属 汉 藏 语系 僮 侗 语族 傣 语支。多事农业,善植水稻。
傣族的组词: 傣的组词 族的组词
侗族
dòng zú 引用解释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 贵州 、 湖南 和 广西 的毗连地区。
侗族的组词: 侗的组词 族的组词
贵族
guì zú 解释 ◎ 贵族 guìzú(1) [nobleman]∶权贵的家族。多指帝王的内外亲族,或中央或地方的大豪族。也叫“华族” 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姻贵族,将来或大益。——《世说新语·贤媛》 (2) [aristocrat;baron;boyard;lord]∶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以及现代君主国家统治阶级的上层,有特殊权位或世袭权位 一队亡命贵族,在黄土平原上仆仆奔跑。——《土地》 引用解释 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中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阶层。在封建社会,指具有世袭爵位和领地的各级封建主,主要是皇室的宗族子弟和功臣。亦指显贵的世家大族。《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华宗贵族,蕃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晋书·文苑传·王沉》:“多士丰於贵族,爵命不出闺庭。” 唐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之四:“静怜贵族谋身易,危惜 文皇 创业难。” 罗惇曧 《庚子国变记》:“有达官贵族,被驱遣负尸,不顺则鞭之。” 2.泛指社会上享有特权的阶层。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 3.对他人宗族的敬称。 唐 李商隐 《祭徐姊夫文》:“始者仲姊有行,获託贵族。”《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浩 启女子曰:‘贵族谁家?何因至此?’”《红楼梦》第一二○回:“ 士隐 嘆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
贵族的组词: 贵的组词 族的组词
汉族
hàn zú 解释 ◎ 汉族 Hànzú[the Han nationality]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引用解释 我国的主体民族。由古代华夏族和其他族逐渐发展而成。分布全国,主要聚居在 黄河 、 长江 、 珠江 三大流域和 松辽平原 。人口九亿三千多万(1982年),占全国总人口的93.3%。语言属汉藏语系。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六:“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
汉族的组词: 汉的组词 族的组词
皇族
huáng zú 解释 ◎ 皇族 huángzú[royal family;imperial kinsmen;people of the imperial lineage] 帝王的家族 引用解释 皇帝的家族。《晋书·王弥传》:“ 刘曜 皇族,宜小下之。” 南朝 梁 沉约 《豫章文宪王碑》:“ 周 实多祜, 汉 有餘庆,奕奕皇族,於斯为盛。”《北史·魏纪三·孝文帝》:“皇族贵戚及士庶之家,不惟氏族高下,与非类婚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先前 俄国 皇帝杀革命党,他们反对皇帝;后来革命党杀皇族,他们也起来反对。”
皇族的组词: 皇的组词 族的组词
回族
huí zú 解释 ◎ 回族 Huízú[the Hui nationality]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河南、河北、青海、山东、云南、安徽、新疆和辽宁 引用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又称回回。使用汉族语言文字,信伊斯兰教,多与汉族杂居,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及 河南 、 河北 、 山东 、 云南 、 安徽 、 辽宁 、 北京 等省市。
回族的组词: 回的组词 族的组词
家族
jiā zú 解释 ◎ 家族 jiāzú[house;clan;family] 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社会群体,通常有几代人 引用解释 1.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结成的社会单位,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管子·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一身仕 关 西,家族满 山 东。二年从车驾,斋祭 甘泉宫 。”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綬,弃家族,骨肉相勉,趍死而不避。” 清 吴伟业 《毛子晋斋中读<西台恸哭记>》诗:“ 龚生 夭天年, 翟公 湛家族。” 2.家属。《三国志平话》卷上:“ 玄德 又言:‘我妻儿必为 吕布 所杀,可以写书见 吕布 ,可保家族。’”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先曾决赴 日本 ,昨忽想及,独往大家不放心,如携家族同去,则一履彼国,我即化为翻译,比在 上海 还要烦忙,如何休养。”
家族的组词: 家的组词 族的组词
黎族
lí zú 引用解释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 海南省 。人口111万(1990年)。主要从事农业。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黎族的组词: 黎的组词 族的组词
满族
mǎn zú 解释 ◎ 满族 Mǎnzú[Manchu nationality] 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和内蒙古 引用解释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以 辽宁省 为最多。其余散居在 河北 、 新疆 、 甘肃 、 宁夏 、 山东 等省区和 北京 、 成都 、 西安 、 广州 等市。人口约四百三十万(1982年)。 明 万历 四十四年,原 建州女真 首领 努尔哈赤 建立 后金 政权。 崇德 元年(公元1636年)改 后金 为 清 。 顺治 元年(公元1644年) 清 军入关,夺取中央政权,大批满族入关,形成 满 汉 杂居局面。操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多通用汉语文。百分之八十以上从事农业。城市居民大多从事工业。
满族的组词: 满的组词 族的组词
蒙古族
měng gǔ zú 引用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480万馀人。分布在 内蒙古 和 辽宁 、 吉林 、 新疆 、 黑龙江 、 青海 、 河北 、 河南 、 甘肃 等省区。正史始见于《旧唐书·北狄传》,称“蒙兀室韦”。13世纪初, 成吉思汗 统一 蒙古 各部。其后, 忽必烈 建立 元 朝(公元1271-1368年)。1947年建立了 内蒙古自治区 。建国后,又相继建立了自治州、联合自治州、自治县。
蒙古族的组词: 蒙的组词 古的组词 族的组词
苗族
miáo zú 引用解释 1.后裔;子孙。《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大王 刘氏 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 2.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半数以上在 贵州 ,其馀分布于 云南 、 四川 、 湖南 、 广西 、 广东 等地。
苗族的组词: 苗的组词 族的组词
民族
mín zú 解释 ◎ 民族 mínzú[nation;nationality;people;race] 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引用解释 1.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中华民族。 2.特指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如:少数民族;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的组词: 民的组词 族的组词
民族英雄
mín zú yīng xióng 引用解释 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对外来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作出贡献,令人钦敬的人。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
民族主义
mín zú zhǔ yì 引用解释 1.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民族主义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资产阶级把本民族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本民族中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在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歧视、压迫其他民族,制造民族纠纷,并企图以民族斗争掩盖阶级斗争,这是民族主义反动的一面。 2.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见“ 三民主义 ”。
少数民族
shǎo shù mín zú 解释 ◎ 少数民族 shǎoshù mínzú[national minority] 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如中国指汉族以外的民族 引用解释 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有汉族以外的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俄罗斯等五十多个。
畲族
shē zú 解释 ◎ 畲族 Shēzú[She nationality] 居住在中国浙江省和福建省之间的内地边界山区的民族 引用解释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客”,古称“輋人”或“畬民”。人口36.8万(1982年),分布在 福建 、 浙江 、 江西 、 广东 、 安徽 五省八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以 福建 、 浙江 两省为最多。通用汉语。主要从事农业。
畲族的组词: 畲的组词 族的组词
氏族
shì zú 解释 ◎ 氏族 shìzú[clan] 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氏族内部禁婚,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产和集体消费 引用解释 1.宗族。 汉 班彪 《王命论》:“故 刘氏 承 尧 之祚,氏族之世,著于 春秋 。”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 宋 苏轼 《眉州远景楼记》:“吾州之俗……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 清 顾炎武 《裴村记》:“盖近古氏族之盛,莫过於 唐 。” 2.宗族谱系。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聪敏》:“ 秦 府仓曹 李守素 尤諳氏族,时人号为‘肉谱’。”《新唐书·儒学传中·殷践猷》:“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大历 已后,专学者有 蔡广成 《周易》……天文则 徐泽 ,氏族则 林寳 。” 3.指姓。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氏族》:“ 战国 时人,大抵犹称氏族, 汉 人则通谓之姓。”《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旗人彼此相见,不问氏族,先问台甫。” 4.原始社会中按血缘关系结成的集体。其内部实行禁婚,集体公有生产资料,集体生产,集体消费。
氏族的组词: 氏的组词 族的组词
水族
shuǐ zú 引用解释 1.水生动物的统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诗:“晨光被水族,晓气歇林阿。”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太平公主 於京 西市 掘池,赎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谓之放生池。” 清 戴名世 《与王静斋先生书》:“水族万怪争来吞噬,虽有渔师水工怜而救之,而困於力无所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 崇祯 ﹞还指着那些栩栩如生的水族动物叫皇后欣赏。” 2.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 贵州省 。二十九万人。操 水 语,属 汉 藏 语系 壮 侗 语族 侗 水 语支。与古代“ 骆越 ”有渊源关系。
水族的组词: 水的组词 族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