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所取NaCl的质量/g | 15 | 20 | 25 | 30 |
剩余NaCl的质量/g | 0 | 2 | 7 | 12 |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① | 证明变质 |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
② | 确定成分 |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③ | 测定纯度 |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浓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
④ | 除去杂质 |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 加适量稀硫酸 |
B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C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 |
D | 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 | 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
物质名称 | 金属铝 | 二氧化硫 | 烧碱 | ||
化学式 | Ca(OH)2 | ||||
构成物质微粒 | Na+、CO32﹣ | ||||
物质类别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溶液的pH | pH 7(填“>”、“=”或“<”) |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且稀硫酸过量了.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 |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不计滤液损失) |
105 | 65 | 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