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 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 | 形式 | 主题展览 |
时间 | 12月8日下午2点 | 地点 | 学校展览厅 |
展区 | 主题 | 成果 | |
中国区 |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 展板 | |
世界区 | 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 | 小视频 | |
体验区 |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 米塑 |
![]() | 同学:宣传组制作的海报将“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设计成背景,与“米”呼应,真有创意! 我:还真是这样。这几个字中,“① ”本义是指幼禾,“秋”为庄稼成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米的“成长记”啊!但像“② ”这个字有点不雅,作为背景不太合适吧? 同学:有道理;那换成什么字好呢? 我:可不可以换成“③ ”?它和“稠”正好是一对反义词。或者换成像“季”“④ ”这些上下结构的字也可以。 |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 ||
时间 | 主要事件 | 意义 |
10000年前 | 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先民驯化野生稻 | 稻开始被人类种植,稻米成为重要食物。 |
7000年—4000年前 | 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中发现大量碳化稻米 | 稻米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物。 |
后来由于我国南方洪涝灾害严重等原因,稻米的痕迹消失了很久。 | ||
唐朝时期 | 方便好用的曲辕犁出现 | 使水稻在贫瘠的土地、山地都能播种,梯田也随之出现。南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水稻。 |
宋朝时期 | 优势明显的占城稻出现 | 一年可以种两季,稻米产量的增加供养了更多人口,使中国人口在北宋第一次超过6000万。 |
20世纪50年代 | 我国首次培育出矮秆稻 | 矮秆稻抗倒、耐肥、高产。 |
20世纪60年代 | 袁隆平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研究 | 我国水稻产量实现第二次大突破,多次打破世界粳稻单产记录。技术还被推广到世界各地。 |
1996年 | 我国正式启动“超级稻”研究工作 | 中国水稻产量不断翻倍。大米也是全世界人们最主要的粮食。 |
21世纪 | 水稻研究继续发展 | 现在的米口感好,味道好,还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
话题:冒险与生存 ◇从《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看冒险背后的生命价值 ◇如何通过险境塑造人物——以《老人与海》和《海底两万里》为例 ◇比较《海底两万里》《基地》中主人公面对危机时心理的异同 |
语句 | 方法 | 释义 |
a.事未至而预图 | 结合语境 | |
b.臣子思酬国耻 | 查阅词典:A.赏赐;B.应和;C.报复(《古代汉语词典》) | |
c.屯聚蜂起 | 联系课内: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