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试卷 > 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2年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2年湖北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2年湖北宜昌市九年级语文试卷 > 2022年湖北宜昌市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第2页

试卷格式: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湖北试卷、宜昌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模拟试卷、初中试卷
如何查看答案以及解析
下载试卷后,用微信扫一扫扫描试卷右上角二维码即可查看【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和视频讲解。
试卷题目
1.请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cī       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      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选自《谈读书》②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      不倦地jí       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选自《谈创造性思维》
2.请根据下面语段内容提示,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文中括号内,使其完整。(填序号)
下边四个选项分别是“春夏秋冬”四个字的最早时期的写法。( ①      )表示种子出芽,万物复苏;( ②       )表示手脚忙碌,农耕劳作;( ③       )表示蟋蟀鸣秋,禾谷熟也;(④      )表示两端打结,万物终结。总之,古人根据自然界的四季特征总结出农业生产的过程和规律来,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3.请在下列诗句后面的括号中填上诗句所描写的对象。(只填序号)
A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C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D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①竹       
②梅          
③松          
④菊       
4.不少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借用成语,寄托一种期盼,表达一种祝愿,请仿照示例写出下列姓名中隐含的成语。示例:杜鹏程(鹏程万里)
①叶知秋       
②焦若愚       
③刘慧中       
④于得水       
5.沧浪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匾额楹联极具人文气息,写尽古人寄情山水、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思。请根据对联特点,在括号内各填一个词语,将下列楹联补充完整。
上联:清 风 明 月 本 无 价
下联:      远 山 皆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袁宏道《西湖》【注释】①为春为月:意为春天月夜。②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③勒:制约、抑制。④石篑: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袁宏道的朋友。⑤罗纨:这里指穿罗衫、著纨裤的人。⑥夕舂(chōng):夕阳。
【乙】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  )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  )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  )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①会稽:今浙江绍兴。②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③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④篮舆:竹轿。⑤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⑥惠因涧:山涧名。⑦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石篑为余言       
②多堤畔之草       
③天宇开霁      
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2)请将“而”“以”“于”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乙】文中的括号内。
A.      书邀余入山
B.濯足       惠因涧
C.酌泉据石       饮之
(3)请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4)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5)【乙】文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景致,若用【甲】文中一句话来概括评价,请问用哪句话最合适?
(6)【乙】文以入山访友为线索,请根据文章内容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①出郭→②      →③穿林→④上岭→⑤      →⑥至院
(7)【甲】【乙】两文作者通过描写西湖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分别概括。
(8)积累链接:请将下面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语句补充完整。
            ,上下一白。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惊蛰之韵
钱续坤       ①不知是我的错觉还是由于爱屋及乌的缘故,我总觉得春天的真正到来,实际上是在于惊蛰的那一声醒雷。
       ②那雷不能再早,也不能太迟,仿佛一辆准点的列车,轰隆隆地自南方呼啸而来;而下车的,就是那些淅淅沥沥的春雨。
       ③那雨似乎就是客居他乡的游子,经过漫长的等待,一旦回到久别而热恋的故土,一个个闪烁着亮晶晶的眸子,喜不自胜地连蹦带跳,纷纷涌着奔下云的车厢,各自寻找幸福的归宿。于是,家家户户的窗棂上,都噼噼啪啪地响起了欢快又热情的叩击声。于是,沉睡了整整一个隆冬的乡村,在今夜,彻底地失眠了。
       ④我也是在睡梦中,被那轰然而至的春雷唤醒的。——那雷,明快嘹亮,亢奋高昂;那雷,最懂得农人的心境和时令的金贵,每次都是来匆匆,去匆匆,只奔放地响过三五声便戛然而止;它所带来的春雨,也倏忽而短暂,落到半宿便突然打住,全没有夏雨的(①),秋雨的(②)。
       ⑤和着那雷声的,还有我的懒腰和一个哈欠。臃肿的冬衣不再穿了,这使身体一下子轻松了许多,精神立刻焕发出来,同时心里蓦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快到野外踏青去!
       ⑥田野里除了返青的麦苗,绿色还没有成为大地的主宰。不过和煦的阳光,让我油然生起许多新鲜的感受。首先是觉得那扑面而来的空气,比昨天的要清新温馨许多;还有氤氲而升的地气,如烟似雾,袅袅娜娜的,似乎想给刚刚睡醒的村庄,轻轻地擦把脸,或者淡淡地梳个妆。
       ⑦推开柴门远眺,先前光秃秃的树枝,竟然在一夜之间,披上了一层茸茸的新绿;沟堑和道路两旁,小草们争相破土而出,连片的青色像报纸的头条一样醒目;当然,这里还有点睛之作,那就是、______、_____……
       ⑧尤其是那田畴的油菜,早已把所有的苞和蕾,呼啦啦地绽开了,它们摆弄着婀娜的身姿,举着杏黄的小旗,摇摇地站在山坡上,河岸边,不时地询问过路的微风:“你们看见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其实它们还不知道,自己就在那可爱的春天里!
       ⑨有人说,惊蛰不仅仅是雷声的事情。的确如此,雷声响了,蠢蠢欲动的还有蛰伏了一个寒冬的虫子。在泥土里穿梭的蚯蚓,在池塘边鸣叫的青蛙,在树林中觅食的松鼠,全都精神抖擞,使春天这张报纸的版面顿时鲜活起来。无怪乎作家苇岸这样感叹:“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⑩由于远眺的时间长了,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双脚,已经植入到大地的深处,并且长出了粗壮的根来。——有了惊蛰友善的提醒和春雨酥绵的润泽,我想总有一天,我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1)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充到第④段的括号里。(填序号)
A.缠绵悱恻
B.喜怒无常
(2)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续写两个恰当的句子,与前面画波浪线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3)细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惊蛰之韵”?
(4)由“惊蛰之韵”我们想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亮相,与节气相配的古诗词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传达给了全世界。请在下列诗句后填上与之相配的节气。
A.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积累链接:请写出许浑《咸阳城东楼》一诗的首联。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无目的的玩
维舟       ①假期在福州外婆家,两个孩子每天都在过节的气氛中。这样几天下来,妻子略有点抱怨地和我说:“天天玩,哥俩都要玩疯了。”我笑笑说:“那又怎样?让他俩玩开心也很重要。本来这年纪就是应该多玩,他们毕竟还只是八岁和四岁的孩子。”妻子也认同我的想法,但依然还是焦虑——担心他们只是在“瞎玩”,也没学到什么。
       ②在这一刻,我意识到家长的潜意识中有一个隐含的教育理念:长大了以后,“玩”都是有目的的。在放学后、假期里,我们常常想着怎么让孩子“玩中学”,带他们去上围棋课、游泳课,让孩子体验陶艺、去植物园跟着活动组织者看昆虫、或在自然博物馆写生……这些固然都是“玩”,但其实我们潜藏的目的并不是“玩”本身,而是期望由此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体格体魄、动手能力,或激发他们对自然事物的兴趣,乃至锻炼社交能力,如此等等。就像是把苦的外面包着,只是为了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进去。
       ③家长们苦心孤诣为孩子规划的成长历程,是一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道路。社会竞争如此激烈,要想孩子将来不被人踩在脚下,就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家长应让他为此做好准备,而不能浪费在别的事物上。如果他们最终没能实现,或许有些家长也能坦然接受,但他们真正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因为不够“尽责尽力”,而在后半辈子成天“自怨自艾”。
       ④可是,只有小孩子才比较懂得玩的乐趣。今年春去日本,原想带哥俩去小仓城那边,了解下城堡、日本庭院什么的,但他们到了那儿之后,整个三小时都在樱花树下撅着屁股捡小树枝,尝试去搭一座松果屋,认为这才是“最好玩”的,这让我和妻子感到莫名其妙。
       ⑤不过孩子这样投入地玩耍,使我更加深信:无论我们试图让孩子学哪些、学到多深,那最终都要依靠他们自身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吸收。正因此,我最担心的不是他们一时没学会某个知识点,而是他们丧失了探求的兴趣,乃至彻底厌学;而“玩”,正是孩子最有主动性自发去做的一件事,毕竟你无须哄骗或逼迫他们去玩。
       ⑥至于他们的“玩”到底有没有用,这不必着急。导弹之父冯•布劳恩有句名言:“基础科学就是:在我在做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孩子在玩、在游戏的时候,其实最接近于这种精神。事实证明,许多伟大的发明,最终都是这样的产物,因为全新的事物在事先是无法预料到的,更何况很多新发明在起初看起来都没多大用处。
       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创造力,但创造力恰是在一个人自由的时候才能最好地释放出来。传说草圣张旭性情放达,每每在醉后挥毫,此刻他不是为了写给谁看,甚至也没想“我要把它写好”,反而能达到忘我的自由境界,以至于清醒时反倒写不出这么好的书法。按照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看法,人们在无目的的游戏中更为自由。
       ⑧当然,也有很多人是被逼迫后通过学习擅长了某一技艺,但可以想见,如果他们自身喜欢,即便未必能学得更好,至少也更能乐在其中吧。在经历了自己的人生之后,我们理应意识到,除了掌握技能之外,这些快乐本身也很重要。
(1)阅读全文后细读第①段,简要概括妻子在与“我”交流时表现出的矛盾心理。
(2)研读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分别说说“药丸”和“糖衣”在文中的意思.
(3)阅读第③段,概括家长不让孩子“无目的”地玩的原因.
(4)阅读④—⑧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主张让孩子“无目的”地玩?
(5)积累链接:请写出高鼎的《村居》一诗中描写儿童欢快玩乐的生活场景的一联诗。
9.名著阅读。
狗•猫•鼠
鲁迅       ①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春后,你听到它“咋!咋咋咋咋!”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的屠伯已经光临了。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大概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了。
       ②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肋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 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我听父亲说 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 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舔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舔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
       ③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 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④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⑤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⑥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 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 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省略了罢。
(1)本文选自于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通过阅读整本散文集,你认为哪个名字更好?请简要说说理由。
(2)文章①②段中三次提到“数钱”这个词,请联系上下文解释该词在文中的含义。
(3)从第③段看出,没有隐鼠作伴的日子,“我”是       的;第⑥段作者对猫的情感是        的。请分别用一个双音节词恰当地表达作者对隐鼠和猫的不同情感。
(4)结合文中内容及你的生活体验,将标题中的三种动物选填到下列诗句里。
      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斗       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唐•李商隐《夜半》)
③朝慵午倦谁相伴,      枕桃笙苦竹床。(宋•杨万里《新暑追凉》)
(5)《朝花夕拾》中有很多特点鲜明的人物,请根据提示写出他们的名字或称谓。
①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留学期间的学习。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还戴着大眼镜,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6)积累链接:请你写出《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外公的家塾课
宋菲君
外公的快乐教育       ①我出生在 1942 年的清明节,名字是外公取的。古代称清明节为“芳菲节”,清明出生的男孩子,就是“芳菲之君”。不久,我便成了外公的“模特”。满月时,外公画了《菲君弥月画像》;一个半月种痘时,外公画了《菲君初次种痘》;两岁时,外公又画了《菲君吃饼》。
       ②初二时,我写信给外公,希望跟他学美术。外公立刻回信:“你要学画,我当然教你。”从此,我每周去外公家,学完诗词,还要学画画。高二时,我以外公为模特,画了一张素描。外公说画得不错,我很高兴,得到了艺术大师的肯定。
       ③这是一种“快乐教育”。外公为我们搭建起平台,从古文诗词到京剧绘画,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①_____       ④抗战时期,外公说自己虽然老朽,还可以用“五寸不烂之笔”写文章、画画,讨伐暴寇,激励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他画过两幅《轰炸》,一幅是母亲抱着孩子喂奶,一颗炸弹落下,母亲的头被炸飞,身体却未倒下;一幅是母亲背着孩子,炸弹把孩子的头炸飞,母亲还在跑。
       ⑤1944 年中秋节,全家在重庆团聚。那天夜里,外公填了一首《贺新郎》:
“七载飘零久,喜巴山客里中秋,全家叙首。去日孩童皆长大,添得娇儿一口,都会得奉觞进酒。今夜月明人尽望,但团圆骨肉几家有?天于我,相当厚。
故园焦土蹂躏后,幸联军痛饮黄龙,快到时候。来日盟机千万架,扫荡中原暴寇,便还我河山依旧。漫卷诗书归去也,问群儿恋此山城否?言未毕,齐摇手。”
外公的行为教育       ⑥面对淘气甚至无理的孩子,外公有时会不耐烦,但又立刻后悔,哼喝之后报以微笑,夺走东西后加倍奉还,举起的手在中途软却,变批打为爱抚。
       ⑦唯有一次,那时我上初一,书念得好,但人淘气,品德得了4分。外公写了一封严厉的信,他说:“一个人,行为第一,学问第二。倘使行为不好,学问好也没有用。反之,行为好,即使学问差些,也仍是个好人。”
       ⑧之后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去外公家。后来到底忍不住,和我妈去了,低着头叫了声“外公”。外公答应了,说“菲君改了,还是好孩子”,接着就带我和小舅舅去逛城隍庙。
②_____       ⑨现在想想,很多事情都有因缘。我学术生涯的起点,其实来自外公的一幅画。
       ⑩高一那年,物理书上讲到望远镜的原理,我和同学在旧货摊上买了一块平凸透镜当物镜,用几块放大镜当目镜,用纸糊了一个镜筒,自制了一台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用它看到了木星的 4 颗卫星、土星的光环、金星的盈亏,还有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⑪那个周末,我兴奋地告诉了外公。他听了很高兴,还问我,能看到火星的卫星吗?我说火星的卫星有两颗,火卫一和火卫二,太小了,看不见。第二天,外公送我一幅画,并题诗一首:“自制望远镜,天空望火星。仔细看清楚,他年去旅行。”
⑫很多年后我才发现,外公曾在文章中讲过中国和西方的种种天文传说。只是那时我太粗心,没有联想到,原来外公也是一位天文爱好者。
⑬2020年6月3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协会批准了“丰子恺星”。那是一颗在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被发现的日期,正是外公诞辰100周年。网友说,天上从此多了一颗艺术的小行星。
⑭一个多月后,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作为嘉宾,我坐在国家天文台的运控大厅里,心里想起外公 60 多年前的预言:“自制望远镜,天空望火星。仔细看清楚,他年去旅行。”
【注】宋菲君:丰子恺长外孙,中科院研究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专家会员。
(1)请根据文段内容,将文中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外公的快乐教育——①      ——外公的行为教育——②      
(2)下面一句话是上文中某一段开头的一句话,若将其还原应放在哪一段开头?
回忆起来,外公几乎从来不批评孩子。
(3)丰子恺的题诗《自制望远镜》在文中出现两次,分别有何用意?
(4)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外公”这一人物形象。
(5)【积累链接】请写出杜牧《赤壁》一诗的后两句。
11.小时候,我们可以尽情地玩耍,无目的地“玩”;长大了,家长们总认为“玩”也要有目的,要我们“玩中学”,其中不乏快乐时光,但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其实,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有趣的“玩”的经历,“玩”书籍、“玩”绘画、“玩”围棋、“玩”球类、“玩”种菜、“玩”发明……这些“玩”是自主自发、兴味盎然、获益匪浅的。
       请以《我这样“玩”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叙写你“玩”的经历和故事,抒发你“玩”的感受和体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严禁抄袭试卷上阅读语段原文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查看全部题目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标签
中考模拟试卷 最新试卷 湖北试卷 宜昌市试卷 2022年试卷 初中试卷 九年级试卷 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下载高清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