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
12+1+16 |
A.化学与安全 | B.性质与用途 |
煤气泄漏一关闭气阀、严禁烟火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 O2可燃性﹣气焊切割金属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
C.化学中常见的“三” | D.化学与环保 |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燃烧匙三种构成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水力、核能发电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92.0 | 8.0 | 0 | 1.0 |
反应后的质量(g) | 95.6 | 1.2 | 3.2 | x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方法 |
A | N2(O2)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铜网 |
B | Fe粉(炭粉) | 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
C | CaO(CaCO3) | 高温煅烧 |
D | FeCl2溶液(CuCl2) |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 |
(1)将锌片、铜片分别投入到盛有稀H2SO4的试管中。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将铜片投入到盛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 | 在铜片的表面覆盖了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呈 色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Zn、Cu、Ag三种金属由强到弱的活动顺序为 |
高温 |
试验次序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所取样品的质量/g | 50.0 | 50.0 | 50.0 | 50.0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0 | 40.0 | 60.0 | 80.0 |
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2 | 0.4 | 0.5 |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