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试卷 > 八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八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山东八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山东德州市八年级语文试卷 > 2021年山东德州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第3页

试卷格式: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山东试卷、德州市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下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如何查看答案以及解析
下载试卷后,用微信扫一扫扫描试卷右上角二维码即可查看【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和视频讲解。
试卷题目
1.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关关雎鸠,      。(《诗经•周南》)
(2)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微君之故,      ?(《诗经•式微)
(4)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李白《送友人》中化用古典诗句烘托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的是             
(6)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7)《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纵使凋落于地,被碾为尘埃,仍香气不改的诗句是             
2.【甲】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搁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有删改)【乙】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地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她哭道是: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正一面低吟,一面哽咽,那边哭得已伤心,却不道这边宝玉听了早已痴倒。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有删改)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地(qiào) 两(xī) 追(sù) 舶来品
B.颓(huán) 裂(jūn) 绊(jī) 消声匿迹
C.形(xiē) 幽(qiǎo) 度(cǔn) 人情世故
D.俄(qǐng) 跃(yǒng) 迁(xí) 名门旺族
(2)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他每次都能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地冒充内行,竟然把国王都欺骗了多少年。
B.庭院中,搭配栽植的枇杷树与银杏树,寄寓着金玉良缘的美好祝愿。
C.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都来观光这世外桃源一样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D.青春岁月 似水流年,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段时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不仅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且它突破了以往小说单线发展的情节结构,使艺术结构更加宏大完整。
B.“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科玉律、抛砖引玉等。
C.《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是指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府四春、妙玉、香菱、王熙凤、李纨、秦可卿。
D.我国被称为“丝绸之国”,古人对丝织品的称谓有多种,如“半匹红纱一丈绫”中的“纱”“绫”。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乙】文中“宝玉听了早己痴倒”短短八个字,写宝玉听到林黛玉吟葬花词后的情态,从侧面衬托了黛玉葬花的悲伤之情,这一精彩的妙笔,使得这一情节更有感染力。
B.【甲】文细腻的描写黛玉听曲,情节上,上衔读西厢,下接葬花,同时也是林黛玉心境的转折关键处。
C.《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名名霑,字梦阮,清代小说家。
D.《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最怜惜花,她写了《葬花吟》,以花比喻大观园中的众姐妹,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5)下列《红楼梦》的诗句中,不是描写梅花的一句是       
A.桃李芬芳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B.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C.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D.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6)填空。
①《红楼梦》又名       ,开篇中“木石前盟”是指神话中             的“还泪之说”。
②傅雷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严谨 不骄傲 不气馁 得体 谦虚 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       ,做事要       ,礼仪要       ;遇困境       ,获大奖       ;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梓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注释】①湖:指太湖。②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
       班级诗歌阅读活动中,小苏和小州收获了许多感悟。
       小苏:古人写诗词,讲究用字,常常对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虚词反复斟酌锤炼使其能够准确表现事物的特征或传达诗人思想情感。阅读时我们要抓住这些字词读懂诗歌。比如“城阙辅三秦”中的“辅”字是护卫的意思,突出了都城长安在关中地区的环绕护卫之下的雄浑阔大气势。你可以举一例吗?
       小州:当然可以。“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1)      我也有个读懂诗歌的方法:归类比较。比如《别严士元》一诗二、三联都是景物描写,表现手法却不同,分别使用了视听结合和虚实结合的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种说说你的理解吗?
       小苏:(2)      
       小州:你分析的很对。
       小苏:按照归类比较的方法,两首诗可归为送别诗,从题目中“送”和“别”两字可看出。一般送别诗都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这两首诗是否相同呢?
       小州:这两首诗的情感是同中有异,都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但王诗还表达了(3)      。刘诗则抒发了(4)      
       小苏:你的分析使我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以后我们还要多交流,多总结,共同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⑤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潭中鱼百许头       
②日光下      
③乃记之而      
④亦无以于诸泉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拊可餐 潭中鱼百许头 B.卷石底径寸之木
C.鸣珮环 秋天 D.乃记而去 青溪跳珠溅雪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4)甲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甲乙两文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5.人类一直在“发低烧”吗
王昱       ①人类的正常体温究竟是多少?你可能会本能地回答:“37℃啊!”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的体温一直在下降,目前平均体温仅为36.6℃,而非37℃。这意味着,人类的正常平均体温可能需要重新定义。难道百年前的古人一直在“发低烧”吗?别笑,事实可能还真是如此。
       ②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朱莉•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经过长期的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美国人的体温平均每10年下降0.03℃。帕森内特说:“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在微生物学意义上,我们与过去的人差别很大。由于出现了疫苗和抗生素,现代人较少感染病菌,所以,我们的免疫系统不像过去那么活跃,身体组织也不易发炎。”
       ③虽然这项调查的对象只有美国人,但帕森内特指出,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的其他国家,人体的体温应该也已经下降。人类体温的下降趋势会不会很快停止?她表示:“人体体温存在一个极限值,体温不会降至0℃,但具体降到哪个值,我现在也不知道。”
       ④其实一个多世纪以来,37℃被用作人类健康的体温标准,也是不断地受到质疑。这个标准是由19世纪中叶德国医生卡尔•翁德里希对2.5万名成年人的腋窝进行了数百万次的温度测量后提出了这个标准。但是他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人类的体温需要恒定,以及为何恒定在37℃左右。
       ⑤对于人类以及其他恒温动物为何具有恒温能力,科学界已经有了两种主流的解释:一种认为大脑在恒温下运作得更好;另一种则认为这是某些动物从依赖水生环境彻底转向陆生环境的演变结果,这两种解释也许都是一些动物维持身体恒温的目的。动物维持比环境温度稍高的体温,有利于增强动物体内糖酵解的能力,以及促进酶的活性。在生存竞争中,这就意味着有许多的优势。
       ⑥那么,为何人类的体温又要恒定在37℃呢?研究发现,37℃其实是人类维持体内酶活性的一个“高限”,比这个温度稍稍升高几度,人体内的酶就会失活。但相反,温度有些许下降(比如在30℃~35℃)对这些酶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能让其更加高效。
       ⑦既然温度降低能让酶的活动更高效,那么人类为何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呢?对此,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很奇怪却比较被学界认可的答案: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很可能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
       ⑧在地球近10亿年的时间里,真菌一直在生物界横行无阻,唯独在恒温动物这里遭遇了顽强抵抗。生物学家发现,入侵人体的真菌数量惊人的少。比如肺囊虫,它可以使人类免疫系统受损并引发肺炎。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肺囊虫只能温顺地生活在我们的肺里,只有在肺部温度下降(所谓的受“风寒”)时才出来作乱。
       ⑨无独有偶,人类并非唯一不受真菌困扰的物种,绝大多数哺乳类动物和鸟类也很少受到真菌的骚扰。尽管它们所接触的真菌种类超过4000种,但长在哺乳类动物身上的只有不到500种,并且大部分不会致病。对鸟类的研究同样显示,几乎没有什么真菌引发的鸟类疾病,而大多数鸟类的体温比哺乳类动物的更高。
       ⑩而那些体温略低的少数哺乳动物,似乎都更易感染真菌。鸭嘴兽就是一例。它们体温略低,仅有32℃,真菌对这样的适宜温度更加敏感。同样的,在北美,冬眠蝙蝠也容易被真菌入侵,引发白鼻子综合征,导致发病死亡
⑪由此可见,恒温动物并不是自主选择了较高的体温,而是被真菌等病原体“逼上梁山”,不得不维持高体温,用这种升温的方法抑制无处不在的病原体入侵。所以,人类采取高体温策略也并非自愿。那么,在一个真菌等病原体较少、免疫机制不需要那般活跃的环境中,我们的体温是否会自主地降下来呢?最新研究似乎也体现了这种趋势。
(摘自《齐鲁晚报》2020年1月17日,有删改)(1)通读全文,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斯坦福大学研究者帕森内特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人体正常体温将会无止境下降。
B.美国科学家根据本国数据分析推出:所有现代人的体温较之过去人的体温都在下降。
C.一百多年以来,人们对37℃这个人类健康体温的标准一直有所争议。
D.在近10亿年的时间里,真菌在生物界横行无阻,举世无敌。
(2)文中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鸭嘴兽就是一例。它们体温略低,仅有32℃,真菌对这样的适宜温度更加敏感。同样的,在北美,冬眠蝙蝠也容易被真菌入侵,引发白鼻子综合征,导致发病死亡。
(3)赏析下面文字,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对此,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很奇怪却比较被学界认可的答案: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很可能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画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6.最后那块地
张淑清       ①父亲的稻子终于黄了,两亩地的稻田,紧挨着水库上游的一片沼泽,鸬鹚来了,风也在。风一吹,稻穗就弯腰,向大地行礼,向父亲致意。父亲抹一锅旱烟,蹲在地头吧嗒吧嗒抽,幸福地欣赏着稻子。
       ②这是村里最后一块稻田了。水库两岸居住的人不种稻子,他们嫌弃种稻子不划算,统统在土地上种经济作物,草莓,葡萄,板栗还有大樱桃。父亲看着人们进进出出把收获的果实送出村里,腰包鼓鼓的,只是笑笑,依旧守着他的稻田不急不躁。
       ③渐渐富裕起来的人,家中添了四轮子,摩托车,翻修起亮锃锃的瓦房,青石板砌的院套。他们路过父亲稻田,不忘和父亲说说话,经常来堤坝坐坐的是父亲的亲侄子,他掏出一盒云烟,抽出一根递过来,老叔啊,还种稻子啊?大伙全摆弄经济作物,你落伍了。水稻不值钱,你看看三生,四驴子,平时没正性的栽大樱桃后,也抖起来了,你的思想该改一改了。
       ④父亲码了一袋烟末子,狠狠地吸了一口,我舍不得这块稻田!
       ⑤父亲的稻穗长势喜人,籽粒饱满,阳光一照,扬起一道道金灿灿的锋芒,沿着结实紧凑的稻粒,面前就是一碗亮晶晶的米饭。
       ⑥父亲喜欢,路过稻田的人都赞不绝口。
       ⑦侄子其实是想说服老叔,把地换给他,繁育草莓苗,他的几个大棚需要换新土质。还没等开口,老叔就拒绝了,
       ⑧父亲依旧每天来稻田巡视一番,他给稻子拔草,施肥,灌水,和低着头思考的稻穗交流,父亲觉得稻子也有灵性,你抚摸它,手心里渗透着种子的温度和深情。父亲对每一位造访的人说过,这块地生长出的稻穗,多像他的兄弟!哪有割舍亲情的道理?
       ⑨父亲守着地里的稻子,一天一天,日升月落,斗转星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父亲看了节气,下头霜稻子没问题,一旦重霜的话,稻穗就容易被折了脖颈,不好伸刀,倒头穗多,稻粒会落一地。
       ⑩那晚,父亲踩着如水的月色,回屋,计划着稻子脱粒后,卖一部分,留一些给城里的女儿。
⑪女儿讨厌种地,一家人搬到城里。女儿吃着父亲每年从乡下坐车送来的大米,不想让父亲种地了,议价粮店啥没有?打个电话就送货上门。
⑫父亲说,我舍不得那块地。
⑬女儿气愤地说,你累坏了我不管你。父亲叹口气,不管就不管,反正你们一年四季来去匆匆,哪里管着你父母。
⑭父亲想起女儿,就多喝了一杯酒,迷迷糊糊睡着了,父亲是被一声声雀子的鸣叫吵醒,他披件粗布衣衫,出了院子。一看园子的红薯蔓儿穿了一层白乎乎的霜,冷气一下抽干他身上的暖劲。坏了!昨夜是刮风了,但不大。今早就遮了重霜!
⑮父亲脸没洗,饭没吃,腋窝夹着月牙镰去了稻田,稻子果然被霜折了三分之一。父亲挥舞着镰刀,一拨拉倒下一片,割得飞快。日头攀上山坳,父亲已放倒一半稻子,父亲捶捶腰,抹抹额头的汗,镰刀一伸,一捧稻棵揽在左胳膊底,一条蛇突然蠕动着爬过来,父亲一惊,往一旁躲开,腰咯吱一声,扭了。不敢动弹,一动就疼得大汗淋漓。
⑯父亲被侄子送到医院,住了几天。女儿女婿也着忙回来了。女儿说,那块地我已经答应卖给我大宝哥了,女儿说的大宝哥就是几次三番求父亲换地的侄儿。
⑰父亲气得发抖,想坐起来,无奈腰动不了。
⑱那不行,那是我在世上唯一的一块地,不卖!你说了不算。
⑲女儿说,白纸黑字签字画押了,再说,我户口一直没迁走,那块地我也有份。
⑳父亲就这一个孩子,把户口留下来,寻思老了女儿回家照顾他们。眼下,这腰一时半会好不了。
㉑父亲点了点头,提了一个条件,让侄子将别的薄地给他一块,侄子说,可以的。
㉒女儿女婿收完稻子,脱了粒,只留下几袋够父亲吃一年的,其余全处理掉。还没等父亲出院,就拿着卖那块地和稻子的钱走了。
㉓那块地被翻耕机掀了,扶上垄,成了草莓苗繁育基地,还挂上了牌子。
㉔父亲扭哒着落下病根的腰,常常坐在那块地不远的一棵老柳树下,稻穗一样,低头一遍一遍咀嚼着什么?
(选自2021年1月7日《天津日报》)(1)父亲反复说“我舍不得那块地”,这种“舍不得”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仿照例句再写几个句子。
父亲舍不得那块地,他常常蹲在田头抽烟,欣赏着稻子抽穗成熟,等待着收割。
父亲舍不得那块地,他       
父亲舍不得那块地,他       
父亲舍不得那块地,他       
(2)选文第⑨段引用了《诗经•蒹葭》中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与原诗相比,它们的表达作用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3)选文结尾处,说坐在老柳树下的父亲“稻穗一样”,这个比喻恰当吗?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4)两位读者正在谈论选文中的女儿,读者2会说些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7.下面是学校编辑部发出的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征  稿  启  示       为了弘扬“强担当”的社会主旋律,激发广大同学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现面向全体同学征集稿件。稿件要求:①题目为“强国有我•自强不息”②思想积极向上,能彰显我校中学生的精神风貌③文体不限,字数不超过2000字。有意投稿的同学请将稿件送至学校编辑部,或将稿件发送至邮箱1234567890@163.com。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投稿。
 2021年9月29日
校编辑部
8.破晓微光划破黑暗,让我们看到希望;萤火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力量。伟大出自平凡,世间每一点微小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被铭记。你的生命是否也曾被一束微光照亮?
       请以《微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全部题目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标签
期中试卷 最新试卷 山东试卷 德州市试卷 2021年试卷 初中试卷 八年级下学期试卷 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下载高清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相关最新推荐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B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威海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日照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威海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