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阅读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
①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
②贬夷陵令。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司谏:官名,掌管讽喻规谏。②坐:坐罪,定罪。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 理解词义的方法 | 理解 |
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 | 课内迁移法: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① |
咨所宜行 | 参考成语法:事不宜迟 | ② |
会保州兵乱 | 查阅词典法:①会合,聚会;②相合,符合;③时机,机会;④正好,恰巧;⑤领悟,理解;⑥必然,一定。(《古代汉语词典》) | ③ |
(2)请“/”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修 贻 书 责 之 谓 其 不 复 知 人 间 有 羞 耻 事 若 讷 上 其 书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
乐亦无穷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
B.醒能述
以文者 范仲淹
以言事贬
C.山
之僧智仙也 人视
之如仇
D.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
而不知人之乐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5)对两则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了山水之乐、滁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等;乙文写了欧阳修“忧以天下”的事迹。
B.甲文记述欧阳修“处江湖之远”时的情形,乙文则记载他“居庙堂之高”时的情况。
C.两文抒情方式不同,甲文将情感蕴含在写景的字里行间,乙文把情感蕴藏在叙事之中。
D.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如乙文以皇帝的倚重、奸臣的嫉恨反衬欧阳修的过人才华。
(6)欧阳修的处境和思想情怀在甲乙两文中有何不同?